闺蜜要搬家了,趁着黄金周,清理出大堆杂物,其中一箱,是带着标签甚至还未拆包装的新衣。
问她,是不是打算哪天改行练摊去?当然不是。闺蜜说,怪只怪现在买东西太方便,自从有网购,又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条款护身,下单那叫一个快啊。反正收到货后,不合适可以退,不喜欢也可以退,再加上常有由卖家赠送的运费险,连退货的快递费都不用承担,毫无后顾之忧啊。
不过闺蜜其实是个忙人,逛个网店下个单,有一(手)机在手,那是分分钟的事。但等收到货,真不满意,要重新包装、要联系卖家申请、要填退单等快递……有时还真没空,想想也没多少钱,就先放着吧。还有呢,很多次货到正出差是让同事签收的,等回来已错过了退货期。更有甚者,货到时正忙,或者第一眼看过去没动心,且丢在一旁,想等有空再来斟酌处理,这一等,也就等成压箱底货了。
闺蜜如今真为去库存发愁了。时过境迁,当时看上的未必适合现在,自己中意的又未必适合他人,这一箱子虽说是新衣,送也难送掉。
当然很多人是会更认真地享受无理由退换货这项权益的。比如买件衬衣,蓝色么清新,红色么娇媚,选哪件呢?鼠标点来点去,结果是两件都买了,收到衣服后,上身试过,选定一件,再退掉一件。再比如买鞋子,网上的尺码吃不准,平时穿37码的,那就37码和38码各来一双,上脚穿过,哪双合脚留下哪双,不合脚的,退。
曾经有一同事,在一闲散岗位,一周总有几天都是要约快递小哥取件的,取的都是地址为某某大道某某村或者某某仓库的网购退货。
买买买,随心所欲地买;退退退,有恃无恐地退。时代的洪流当然是滚滚向前势不可当,可是我,对于无理由退换货这种条款,总有点作壁上观而想静一静的态度。
这种条款无疑是刺激消费的。在“买了也可以退”的暗示下,谁还会认真挑选、认真考虑自己是不是确实需要呢?人的欲望在这类条款的助长下愈加膨胀。通常来说,网购的衣物并不很贵,可是每一单几十、几百元金额的累积,却也导致诞生出“剁手族”这种恨自己不能自律的新词汇,可见非理性“超买”的人有多少。
廉价的商品和快递服务,其实消费的仍是我国的人口红利,在劳动力宝贵的那些国家,免费赠送运费险早已是不可想象的。大量可以无理由退换货的服饰,也只会出自低层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车间,它们和好品质、和经久耐用、和循环经济的理念都背道而驰,更不用说任性退换货带来的额外物流能耗和重复包装浪费。
我有点儿怀念线下体验了。曾经,为了买一身得体的套装,可以将整个商场女装部看得上的都试一遍。实体店也让人更安心,在我们这个城市,从华丽丽的徐家汇到楼下的小马路,对应各种收入阶层有着各种购物场所,大家各取所需。在阳光下逛街,又多偶然,散步时走过拐角的小店,可能就被橱窗里一条连衣裙打动,欣然为这美丽的邂逅买单。女子的每一件裙衫,背后都有故事,没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在背后“撑腰”,进店里挑选衣服时,会更加小心翼翼,更加注重细节和品质,这样买回来的衣服,陪伴一个人的时间会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