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沈蕾
  沈蕾

  作为一个妈妈,现在细细地回想起来,我的孩子真正属于我的时间是怀胎的10个月,那10个月我到哪里他到哪里。那10个月里的每一天他都属于我,他在我体内,妥妥的是我的。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他就不是我的了。这个小生命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可以触碰、可以看见的个体,于是,爸妈、公婆、老公、亲戚、朋友,所有的人都会来插一手。他们会对你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唠唠叨叨。所有的“过来人”都可以来当你的老师,告诉你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也许本意都是好的,但不可否认,他们也干扰着母亲的选择。

  中国父母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但事实上,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轻松获得各类知识,互联网让我们得以快速掌握过去可能要几代人积累获得的经验。那么,有了丰富的知识,妈妈们就可以“我的孩子我做主”了吗?仔细想想也不尽然。 

  有一些父母觉得,我们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而且把孩子养大,所以孩子应该感恩。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世代流传的文化基因,造就了当下“密切”依旧的中国式亲子关系。在这层亲子关系中,既包含父母对子女的“过分”关爱(这也造成了武志红所说的“巨婴”现象),也包含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期待(多表现为过多干预子女的选择)。

  所谓的妈宝、催婚、父母为子女挂牌相亲这类社会现象,其实都是对这双重“过分”的侧面反映。而父母插手第三代教育这件事,则更是这一双重“过分”发生的重灾区。 

  80后、90后这批被时代和家庭所“溺爱”的独生子女早已从“超女”的青春时代不知不觉过渡到了为人父母的年纪,我的节目《辣妈朋友圈》的听众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一群从独生子女家庭走出的母亲。她们较之她们的母辈,具备了更丰富的知识和更为多元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她们大多在一个受到关注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因而对于自己孩子的抚育也更为讲求“精致”;她们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想,这让她们能更为理性地、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她们是独立优秀的女性,因而她们渴望用更为科学合理的、而非纯经验论的方式来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正是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成为很多年轻妈妈不愿意自己母辈插手孩子教育的一大原因。同时,尽管她们是优秀的女性,但正如网络金句所言,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在为人母的领域里,这些“辣妈”在实战中依旧手足无措。一堆母婴书并不能全面地告诉她们养育孩子的点滴,自身的知识储备在面对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时也总显得捉襟见肘。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本书是我作为妈妈给自己的礼物,也是给很多像我一样努力探索的妈妈们的礼物。但正如我们长大后会或多或少反感父母对自己的干涉,我希望,读到这本书的妈妈们,在爱宝宝的同时,也给他们留下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我也想说本书中的专家意见也只是参考而非标准答案。只有当你把主动权、决定权交还给孩子,不管你的孩子多小都有自己做主的权利,那才是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候。

  最后,引用我很喜欢的纪伯伦的一段诗,与妈妈们共勉: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施予他们,却不能施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本文为上海交大出版社新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庆祝国庆 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庆祝国庆 上海新闻
   第A05版:庆祝国庆 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庆祝国庆 文娱新闻
   第A09版:庆祝国庆 文娱新闻
   第A10版:庆祝国庆 体育新闻
   第A11版:庆祝国庆 体育新闻
   第A12版:庆祝国庆特别报道 新民印象·目击
   第A13版:庆祝国庆特别报道 新民印象·目击
   第A14版:庆祝国庆特别报道 郊野大地
   第A15版:庆祝国庆特别报道 郊野大地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旅游资讯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中国新闻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申城十月秋色浓
用忠诚和智慧为梦想添翼
七天无理由
黑豆醋
蝶(中国画)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新民晚报夜光杯A16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2017-10-03 2 2017年10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