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砥砺奋进的5年——
5564万人口脱贫、年均经济增速超过7%、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中国发展新飞跃惊艳世界。
这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引领发展新方向的中国启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对中国发展实践的科学指引,也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
历史新起点
巍巍太行山深处,河北邢台浆水镇前南峪村被誉为“太行山上最绿的地方”。50年前的荒山秃岭,如今“树在林中、人在绿中”。前南峪村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农村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走向富足的一个缩影。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建党9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
这是攻城拔寨、奋力跃升的5年——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党作出庄严承诺。
5年来,我国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4.5%,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这是主动求变、转型升级的5年——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主动求新求变中,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的跃升。
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顺利实施,东中西几大板块统筹推进,转型升级新动能不断涌现……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这是中国经济在全球分量越来越重的5年——
中国经济年均增速7.2%、通胀率2%、调查失业率5%左右,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引起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共鸣,也让全世界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发展新境界
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进行新的“创业”——打造杭州东部的医药港小镇、国际科创小镇、大创小镇……
“创新是这场转型最强的核心动力。”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其松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进退转型,折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深刻嬗变。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第一大增长引擎……改革开放39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中国经济如何保持发展增速?中国工业如何突围攻克“有制造没智造”顽疾?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怎样兼得?……
这是时代之问,是世界之问,也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新课题。
站在时代的节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
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以创新发展点燃发展动力,以协调发展治理区域失衡,以绿色发展和谐人与自然,以开放发展经略内外联动,以共享发展促进公平正义。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选择发展道路和谋划发展战略的进程,就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的历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每一次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都将为中国开启更高的发展阶段。
逐梦新征程
今年夏天,尼日利亚副总统办公室特别助理欧姆勒圆满结束在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为期一年的学习。
“中国的发展秘诀值得学习!”去年9月,包括欧姆勒在内27个国家的49名学员成为该学院首期班学员。汲取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是他们留学中国的共同心愿。
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说:“中国的发展给其他南南合作国家带来发展的窗口机遇期,最重要的是带来了思路:怎样结合自己的优势来发展经济,务实地发展、务实地转型。”
理念指引方向,行动启示未来。
——践行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出发点。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十九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中国新发展理念的灵魂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集中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
——践行新发展理念,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推石上山,不进则退。转型关键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才能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践行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发展宣言。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中国迎来复兴路上的重要节点。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亿万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在新理念引领的发展道路上昂首阔步,迈向更加壮阔的新征程。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