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残 荷
刘向东
  刘向东

  这是一片只剩残枝败叶的荷塘。

  之前,我从未见过如此令人惊骇的场景,也未曾有过奇妙的遐想。在冬日的傍晚时辰,在寂寥苍茫的水面上,它们好像刚刚结束了一场殊死的战斗,还来不及打扫战场。它们的躯干犹如一大片交错着的长矛短剑,在彼此的空隙间折射着夕阳的余辉。它们当中有残断的、横斜的、卧倒的,也有沉入水中的,但更多的是傲然挺立的,而且一丛丛一列列一片片,就像随时会重整旗鼓举起刀枪的勇士,一有号令,便可迅速集结发起新一轮的冲锋!

  在它们生命最美的季节里,它们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风格和禅意般的纯美,已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一种文化符号和高洁的精神。可我惭愧的是,对这种文化和精神,我曾一度不是那么十分通透明澈。那时我每次去观赏它们,都只是享受“艳丽”,而从未打算在花落叶败时去亲近它们。

  直到初冬的某一天,同样是我熟悉的那片十里荷塘,却不再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浩荡壮丽和“一一风荷举”的绰约风姿。然而,我凝神观瞻,便发现了那股蓄势待发的力量。那种似乎奋力挣扎或定格着的造型,明明都隐含着残而不死,败而不灭的枯荒之美和奇崛之势。

  由此,我又想起前不久在参观“禅源太湖”书画展的见闻。其中景德镇文博园萧子陶艺馆著名画家张云华女士的残荷作品最惹人注目。有人问及她为何对残荷情有独钟,她坦然回答:“残缺也是美。只有残缺才会有向往和追求,这便是残缺之大美和珍贵。”留恋在一幅幅大写意残荷作品前,我想张女士之所以孜孜不倦地创作残荷作品,并非是刻意地以残荷为题材来独辟蹊径,而是以老子“大巧若拙,大成若缺”的哲学思想和真实活泼形神相融的水墨去显现心灵的境界。她的残荷形似枯萎衰朽、枝叶斑驳、经脉粗拙、布局简约,但墨韵酣畅沉雄飘逸,无不洋溢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的美学思想和高远的自然灵韵。只要稍加留意,不仅能清晰地透视到枯萎中的活力、斑驳中的通达、粗拙中的朴实和残缺中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能从中领悟到生命轮回的真正意义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意境。

  夕阳沉下,残荷静寂。这种静寂不是生命的落幕,而是风霜雨雪的磨砺,和新生命的孕育与力量的凝聚。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以百倍的力量和崭新的风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风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3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家装专版
独轮小车声悠扬
医院的可能
多与少
残 荷
贺卡岁岁寄深情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7残 荷 2017-12-24 2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