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贺卡岁岁寄深情
周天柱
  周天柱

  作为一个集邮史长达60年的邮迷,对于一年一度的贺年卡自然十分关注。可我对贺卡的挚爱还有更深一层的爱意,借用诗人余光中的名句来描述:新年来临之际,寄卡人在这头,收卡人在那头。绿衣使者两头一线牵,你来我往的深情浓意给新的一年装上满满的幸福感、快乐感。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与文坛、艺坛、法律界的大腕往来较多。贺卡如何撰写可真是一门学问。它既无现成的版本可以参考,每年的内容又得不同,更拷人的是,务必言简意赅,短短一行字,浓缩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面对如此三要素,搅尽脑汁写贺卡真可谓重任在肩。

  上海文史馆馆员、被誉为“江南猫王”的陈莲涛,因赠《双猫图》给邓小平而轰动海内外。该送什么佳句给这位耄耋老人呢?我陷入了沉思。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猫王”在喝茶聊天中反复强调的一句陈氏名言:“以乐为先则常乐。”好啊,以其人之言还送其人之身,岂不妙哉。春节过后,老人委托他人打来电话:周先生,有空请来“师竹斋”坐坐。一张小小的贺卡,筑起了忘年交来往之桥。

  与充满传奇色彩、沪上有名的大律师郑传本的贺卡交往十分有趣。那年我思索了半天,在卡上摘录了郑律师平日最爱说的一句话:“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朝、明日。今朝万岁!”想不到这段“顺手牵羊”之言,引起大律师更多的共鸣。他收到卡后,特意来电进一步阐述与解读:昨天已经过去;明日尚未到来;唯有今朝,才真正属于自己!

  首批应邀访台的大陆“笛王”俞逊发与我神交甚久。1994年新年前夕,我自作了一张别开生面的贺卡,卡上贴着一幅前不久逊发兄在台湾高山茶园策划的“茶与音乐对话”时演奏的彩照。照片下我即兴写道:云雾弥漫,茶香扑鼻,首创的“茶与音乐对话”美不胜收。下一个节目,该是“音乐与绘画对话”吧?没过多久,“笛王”给我回寄了一张狗年贺卡,幽默地回应:你的提议,正是我的设想。如能我吹笛,你绘画,那就更好。可惜呀,“笛王”太抬举我了。吾辈画技不精,岂能给您添乱。

  我与陈村是多年近邻。论年纪我虽比他大,但“老杨”仍是我对他的尊称。那年贺年卡上我调侃地写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祝贺老杨又笑(小)了一岁。“幽默大师”则回赠我: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彼此共小一岁,悠着点。这两张贺卡,一正一反,令人忍俊不禁。

  近些年因为力求绿色环保,我与各路名家的贺卡已升级演变为“伊妹儿”、短信及微信。鸡年我给多年的老朋友、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发短信:“用一支心灵的彩笔,画一幅春天的美图——金鸡报晓,鸡年大吉。”仅过了几分钟,手机嘟嘟嘟欢叫起来。名旦激情回复:哇塞!见此贺信好开心!紧接着画了一个大大的心及两个笑脸。而与著名音乐家俞丽拿的贺信往来颇有意思。我由衷敬佩老艺术家乐坛常青,赋诗赞美:“正是鸡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俞教授迅即回应:“老周呀,祝新年一切如愿。”嘿,新的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骤然升级。在艺术前辈的眼里,“小周”连跳两级,一跃修成“老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3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家装专版
独轮小车声悠扬
医院的可能
多与少
残 荷
贺卡岁岁寄深情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7贺卡岁岁寄深情 2017-12-24 2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