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饿了就降解”的自毁材料
比尔
■ 项目研究员索尔苏娜,和生产自毁材料构件分子的多肽合成仪
  如果要问,人造材料应该有哪些特性,我想“经久耐用”一定算一个。不过,这经久耐用的东西,使用时让人特别满意,但要处理掉的时候却另人头痛不已。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研究人员受生物生命过程的启示,开发了一种材料,当它们耗尽能量时就“死掉”,散架了。这可能导致按时缓释的药物递送系统,或是在需要消解时会自我毁灭的电子器件、包装材料。

  众所周知,如果动植物不能通过食物或阳光得到能量的补充,它们就会死亡,就会分解。但人造物质无法实现与周围环境的能量交换,会长期保持其形态。到最终的处理时,我们需要通过诸如再循环之类的过程,这将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显然不是最理想的。

  该研究的论文主要作者玻伊霍芬说,“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造物质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要分解它,回到原先的组分就得搭上不少能量。反观大自然,则不会产生垃圾堆,而是让生物细胞以弃用的分子不断重新合成新的分子。这些分子中有一部分组成更大的超分子组装,构成细胞的结构成分。这个动态系统启发我们开发一种弃用时能自行处理的材料。”

  模仿自然系统,TUM团队创建了一种分子化合物,当添加“燃料”(一种称为碳化二亚胺的高能分子)时,开始自由移动,组装成水凝胶。只要能源供应持续,化学反应能使该材料稳定。当能源耗尽,这些材料简单地分解为其基本分子。控制最初给定燃料的多少,研究者能按需设置,实现需要的有效自毁。

  实验室测试中,团队制造出了预计寿命为几分钟或几小时的材料,在它们寿终、溶解后,添加燃料还能重新启动该过程。

  研究人员说,这种技术近期内就能用作靶向药物的传递系统,以球状结构将药物带到身体各处,在需要的地方自动溶解,释放有效载荷。另一个设想是设计成组织工程的支架结构,植入身体来帮助愈合,并在身体自身细胞接管后降解。

  团队进一步设想,可用这类材料制成塑料件或电子装置,它们在垃圾填埋场会自毁,避免堆积;或是能在水或热作用下解体的“短期”电子器件,时间延迟将可以编程设定,使其更受欢迎。

  该研究的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比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3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家装专版
培育发光植物取代路灯台灯
情景式教育机器人亮相
“饿了就降解”的自毁材料
探索古代建筑遗址用上微创手术技术
新民晚报新智/星期天夜光杯A20“饿了就降解”的自毁材料 2017-12-24 2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