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聚焦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诗词学会卅年注册会员逾八百
~~~上海诗词学会卅年注册会员逾八百
~~~上海诗词学会卅年注册会员逾八百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独上高楼”到“众上高楼”
上海诗词学会卅年注册会员逾八百
徐翌晟
  本报讯 (记者 徐翌晟)诗词热并非一日之功,上海作协属下的上海诗词学会30岁了!诗词学会成立之初,就秉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掘并激活中华诗词当代价值,努力推动当代古体诗词的创作繁荣和理论研究的宗旨。2016、2017年央视两次中国诗词大会成功举办,引起全国热烈反响,表明激活传统诗词、创新转型文化、服务人民群众的尝试和努力已初见成效。

  诗词学会法人代表杨绣丽说,学会成立30周年来,注册会员800多人,百岁以上学员数位,如今还有了二十岁左右90后大学生的加入,给学会增添了新鲜血液。

  这些年,上海诗词学会一直倡导会员以旧体诗词形式反映、贴近当下生活,歌颂美好事物、针砭时弊。上海诗词学会原会长褚水敖认为,诗词犹如一条精神意义上的长城,在中国人的心路上绵亘了数千年,始终构建着民族的文学殿堂,始终记录着民族的兴衰存亡,始终支撑着民族的精神脊梁,始终宣示着民族的道德、文化和美学精神,时刻提醒和告知我们——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与绝大多数文化形态不同的是,诗词这一概念始终大大地超出文学和文化的范畴,达到了心灵和心神的领域。

  褚水敖介绍,上海诗词的发展跟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诗词发展是同步的。一开始,许多离退休老人为了寄托心声情感,把诗词作为精神的桃花源;最近十多年来,创作队伍在不断朝年轻化方向发展。“学会从最初的数十位会员发展到目前的近千名会员,再加上作为学会团体会员的近二十个诗社的诗人和诗词爱好者,已从‘独上高楼’成了‘众上高楼’。现在高校诗词创作很热,中学也在倡导诗词教育,很多学生自发创作,出现了很多年轻的诗人,这也和外界总体的影响和倾向有关。”此外还有大量民间诗社存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3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家装专版
神话可以超越世俗平凡
每年三本 每本一歌
从“独上高楼”到“众上高楼”
新民晚报文体汇/聚焦A09从“独上高楼”到“众上高楼” 2017-12-24 2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