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沈丁立表示,蒂勒森离职并不出人意料,区别只在于他是会主动辞职还是被特朗普解职,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他们之间存在巨大分歧。蒂勒森和特朗普都是商人出身,此前都没有从政经验,但两人在朝核、伊核和巴黎气候协定等多个重大国际问题上都意见冲突,尤其在朝核问题上,几乎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沈丁立指出,特朗普对朝态度较率性,说话直接了当甚至口无遮拦。去年8月他曾扬言,如果朝鲜再威胁美国,美国将以世界前所未见的“烈火和狂怒”回击。今年1月他又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比核按钮的大小,称自己的核按钮更大更有用。他对朝鲜执行的是极限施压政策,即通过经济制裁等手段对朝鲜最大程度施加压力,逼迫朝鲜作出改变。
相比之下,蒂勒森对朝鲜的态度要温和许多。他提出了对朝鲜的四不原则:不要求改变朝鲜的国家体制,不要求颠覆金正恩政权,不急于朝鲜半岛南北统一,美军不跨过三八线进攻朝鲜。去年8月特朗普和金正恩互放狠话令全世界担心美朝会动武时,蒂勒森和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联合署名文章“踩刹车”,强调外交手段才是首选。特朗普则发推特称,蒂勒森用外交手段化解朝核危机的思路“纯属浪费时间”。
两人矛盾的公开化是去年10月的“白痴门”,美国媒体报道蒂勒森在白宫会议上骂特朗普是白痴。虽然事后特朗普出面打圆场称没这回事,但蒂勒森从未直接否认骂过特朗普,矛盾显然已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特朗普提名接任国务卿一职的中情局局长蓬佩奥虽然没有什么外交经验,但从政多年,曾任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在安全领域被视为鹰派人物。
作为中情局局长,蓬佩奥每天向总统提交有关朝鲜核威胁、俄罗斯网络战和遍布中东的恐怖主义行为的动态。他曾多次强调美国不可能接受一个有核武器的朝鲜,要坚决阻止朝鲜开发出能够打击到美国的核导弹。今年1月他表示,朝鲜距离拥有对美国进行核打击的能力只差几个月时间,而且朝鲜正在努力获得同时发射多枚核导弹的能力,加大对美国的威胁,美国的任务就是将朝鲜获得这种能力的时间尽可能延后。
沈丁立认为,在美朝领导人宣布五月要见面后不久,特朗普就踢走意见不合的蒂勒森,换上自己看好的蓬佩奥,显然有一层考虑,就是担心蒂勒森在对朝谈判中会同情朝鲜,“放软档”,给美国埋下巨大隐患。于是特朗普索性换人,就可以完全按他自己的意思来推动会面进程。
从好的方面来说,美国更换国务卿后,国务院和白宫意见一致心连心,不会出现在对朝政策上的分歧,甚至是分歧公开化,使美国丢脸,而朝鲜得利。但从坏的方面来说,万一特朗普在朝核问题上再次犯浑,美国政府内部就失去了一个制衡特朗普使他不致作出重大错误决策的人物,而这正是蒂勒森此前一直扮演的角色。
本报记者 丁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