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有接近10%的患者有房颤。在我国大约有1000万左右的房颤患者。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如频率不快,可无明显症状。如心率快, 患者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脏乱跳、烦躁、乏力等。听诊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脉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3倍,如果不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年每20名房颤患者中就会有近1人(5%)发生主要是脑梗死,并且房颤导致的卒中具有高致残性、高致死性、高复发性的特点。房颤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与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关,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卒中病史,血管疾病,女性患者等,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越高。此外,房颤的心室率长期过快可以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两倍。
房颤怎么治疗呢?目前根治房颤唯一的方式是射频消融术,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2.67mm(与普通笔芯类似)的射频消融导管送入到左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连接的部位发放高频射频能量,沿着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射频能量产生热量使得周围心房肌肉组织温度升高(一般不超过40℃),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引起心房颤动发作的肺静脉的异常激动阻断在肺静脉内,使之不能传导至左心房,从而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对于持续性房颤,消融手术会更加复杂,但均局限在心房内。
房颤射频消融术为介入性手术,手术创伤很小,仅在左右股静脉(大腿根部)有两处穿刺点。手术为局部麻醉,患者全程处于清醒状态,多数患者术中消融时可有轻微烧灼感,但多可耐受,手术时间约2小时左右。术后需平卧1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观察1天,无复发、无并发症的患者即可出院。
刘 旭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
3月17日上午8:30,由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举办的房颤疾病咨询活动将在胸科医院(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241号)5号楼13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由刘旭教授及领衔的心内科专家团,将为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现场还设有免费的心电图检测,参加的市民可以携带相关病例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