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
花点小钱保饭碗
入托难是目前许多大都市的客观现象。对于一些家里缺乏祖辈伸把手的小夫妻来说,3岁之前的小娃娃要找个托儿所还是需要颇费一番周折的。尤其是现在私立的托儿所,大多收费比较高,每月8000元至10000元已经很普遍。这样的收费标准,职场妈妈们又能否承受得起呢?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称,如今职场妈妈的月薪在5000元至6999元之间的占比21.1%,比非妈妈职场女性高了约一个百分点;月薪在7000元至9999元之间的占比18.4%,比非妈妈女性高了4个百分点;月薪在10000元至19999元之间的占比15.5%,比非妈妈女性高了近7个百分点;同样,月薪在两万元以上和三万元以上的职场妈妈占比,也明显高于非妈妈女性。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职场妈妈们就心甘情愿为孩子的入托支付“高价”呢?这份来自中国母婴家庭服务平台等部门的联合调查还显示,职场妈妈的月薪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为四到五成的人群占24.2%,占家庭总收入五到六成的人群占13.9%,职场妈妈月薪只占家庭总收入一成以下的人群还不到6%。可见,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职场妈妈们获取的薪水,仍是家庭经济的半壁江山,其中相当一部分支出到了养儿育女上。“两三年的托育费也就二三十万元,只要职场的位子保住了,这点‘小钱’以后还能很快挣回来。”对于不少小妈妈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周念丽说:“家长愿意‘高消费’让孩子入托,自然有各自的理由和原因,可能对于一些家里没人搭把手带娃的小妈妈们来说,失去工作的损失要大得多,情愿一横心一跺脚花掉一笔不菲的钱让孩子入托,这样也可以保住自己的职场饭碗,将来加薪和升职都会顺坦许多。”
全职妈妈
暂别职场需保障
由于托儿所、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目前执行的是双轨收费标准,即公办园所执行“普惠”价,收费基本上很亲民,是公益性的;民办园所的收费则是市场行为,为市场调节价,还会不定期地上调价格,只需要到物价部门备个案。因此,周念丽提出,家长需要冷静观察,看看那些收费昂贵的托幼机构是否“物有所值”,切莫被一些打着所谓“双语”“国际”名称的机构所迷了眼。
“家长的钱毕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对于收入并不高且求职流动性大的女性来说,生了小宝宝后适时回家当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职场妈妈间的这些声音,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瑜芳说,从幼儿养育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是孩子0至2岁年龄段,如果这段时间妈妈能陪着孩子成长,那就会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正是从这一点来说,孩子三岁以前家里能有一个“全职妈妈”是再理想不过的事情了。这个阶段毕竟是“以养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到托幼机构就一定比妈妈自己在家带养要好。
让更多0到3岁的孩子能在“全职妈妈”的照料、培育下成长,这种“刚需”至少在目前来看还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社会愿景。陆瑜芳说,让年轻的职场妈妈回家带娃,这需要同在职场的爸爸们的支持,需要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氛围,更需要相关法律条文来充分保证女性的合法权益。“现在都市里人口出生率低迷,这也与职场妈妈身陷就业与孩子入托两难境地有一定关系。国家应出台一些辅助生育的保障性政策,让职场妈妈们安心养育幼小的孩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对于社会延续人口红利,都是十分有利的。”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