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综合新闻·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家有小娃嗷嗷待哺 幼托费用不断“走高”~~~
家有小娃嗷嗷待哺 幼托费用不断“走高”~~~
家有小娃嗷嗷待哺 幼托费用不断“走高”~~~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有小娃嗷嗷待哺 幼托费用不断“走高”
“全职妈妈”是愿景还是刚需?
王蔚
  “什么?一个月1万元?有这钱送娃去上托儿所,为娘的还上个啥班?”这是这几天相关育儿论坛里正反两方吵得热烈的话题。一方说,除非特别有钱,否则没必要;另一方说,这个钱花得并不冤,对于年轻的职场妈妈们来说,既满足了带孩子的需求,还保住了饭碗。那么,双方的观点碰撞究竟孰是孰非呢?

  职场妈妈

  花点小钱保饭碗

  入托难是目前许多大都市的客观现象。对于一些家里缺乏祖辈伸把手的小夫妻来说,3岁之前的小娃娃要找个托儿所还是需要颇费一番周折的。尤其是现在私立的托儿所,大多收费比较高,每月8000元至10000元已经很普遍。这样的收费标准,职场妈妈们又能否承受得起呢?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称,如今职场妈妈的月薪在5000元至6999元之间的占比21.1%,比非妈妈职场女性高了约一个百分点;月薪在7000元至9999元之间的占比18.4%,比非妈妈女性高了4个百分点;月薪在10000元至19999元之间的占比15.5%,比非妈妈女性高了近7个百分点;同样,月薪在两万元以上和三万元以上的职场妈妈占比,也明显高于非妈妈女性。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职场妈妈们就心甘情愿为孩子的入托支付“高价”呢?这份来自中国母婴家庭服务平台等部门的联合调查还显示,职场妈妈的月薪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为四到五成的人群占24.2%,占家庭总收入五到六成的人群占13.9%,职场妈妈月薪只占家庭总收入一成以下的人群还不到6%。可见,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职场妈妈们获取的薪水,仍是家庭经济的半壁江山,其中相当一部分支出到了养儿育女上。“两三年的托育费也就二三十万元,只要职场的位子保住了,这点‘小钱’以后还能很快挣回来。”对于不少小妈妈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周念丽说:“家长愿意‘高消费’让孩子入托,自然有各自的理由和原因,可能对于一些家里没人搭把手带娃的小妈妈们来说,失去工作的损失要大得多,情愿一横心一跺脚花掉一笔不菲的钱让孩子入托,这样也可以保住自己的职场饭碗,将来加薪和升职都会顺坦许多。”

  全职妈妈

  暂别职场需保障

  由于托儿所、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目前执行的是双轨收费标准,即公办园所执行“普惠”价,收费基本上很亲民,是公益性的;民办园所的收费则是市场行为,为市场调节价,还会不定期地上调价格,只需要到物价部门备个案。因此,周念丽提出,家长需要冷静观察,看看那些收费昂贵的托幼机构是否“物有所值”,切莫被一些打着所谓“双语”“国际”名称的机构所迷了眼。

  “家长的钱毕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对于收入并不高且求职流动性大的女性来说,生了小宝宝后适时回家当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职场妈妈间的这些声音,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瑜芳说,从幼儿养育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是孩子0至2岁年龄段,如果这段时间妈妈能陪着孩子成长,那就会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正是从这一点来说,孩子三岁以前家里能有一个“全职妈妈”是再理想不过的事情了。这个阶段毕竟是“以养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到托幼机构就一定比妈妈自己在家带养要好。 

  让更多0到3岁的孩子能在“全职妈妈”的照料、培育下成长,这种“刚需”至少在目前来看还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社会愿景。陆瑜芳说,让年轻的职场妈妈回家带娃,这需要同在职场的爸爸们的支持,需要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氛围,更需要相关法律条文来充分保证女性的合法权益。“现在都市里人口出生率低迷,这也与职场妈妈身陷就业与孩子入托两难境地有一定关系。国家应出台一些辅助生育的保障性政策,让职场妈妈们安心养育幼小的孩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对于社会延续人口红利,都是十分有利的。”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生态上海·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广告
“全职妈妈”是愿景还是刚需?
“印刷厂”开进居民楼 机器轰鸣不分昼夜
广告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广告A07“全职妈妈”是愿景还是刚需? 2018-05-23 2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