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5日,名扬全球的创业奇才,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因患胰腺癌与世长辞,享年仅56岁;从此,人类又少了一位精英。乔布斯为人类留下了了不起的电子通讯和娱乐产品,被公认为计算机领域和娱乐业的标杆人物。
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着现代通讯、娱乐和生活方式,改变世界的乔布斯信仰的却是佛教,同时也是Pixar动画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不久前才公开的乔布斯语录,更增进了世人对乔布斯的敬仰,原来乔布斯很早就有了自己关于团队的创意理论,这是他留给人类的另一份遗产——“乔布斯团队理论”。
乔布斯认为,对于重视利润的人来讲,很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将具有不同能力的不同人物凝聚在一桩共同的事业上。为了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必须有一个理想的团队,而团队是否能起到增效作用(或称有效协同),和下列因素有关:首先是畅通对话,对话式的沟通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样做,在一个团队里,有利于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受到尊重。其次是方向一致,团队成员应将自己的能力贡献给团队的共同梦想,有利于将梦想变成现实。多样性:团队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特长和不同个性的个体组成的互补集体和具有各方面价值的集体。体现增效过程,正因为团队是建立在互补基础上的,所以只有看得到增效过程,才能形成一种使团队成员乐于贡献自己优势的氛围。团队犹如“人人赢游戏”,创意竞争的目标是强化每一个个体,促进实现共同目标,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是分享成果者。
在团队合作和版权方面,乔布斯选择了“列侬和麦卡特尼”模式。列侬和麦卡特尼是音乐史上最成功的搭档之一,他们也互相竞争,但他们不是为了阻挠和排除对方,而是互相鼓励达到更高成绩,成为“可持续性”的典范,至今,许多歌曲仍由双方共同持有版权。1976年,为了实现PC机的理想,乔布斯断然放弃原先的打算,选择与业余技术爱好者史蒂文·沃茨尼亚克联手。他认为,从个人单独来讲,也许他们俩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他们的成功和团队的增效作用是分不开的。
乔布斯非常清楚,团队的中心问题往往是成员的数量问题,说白了,其实是一个决定权的问题。他认为“人多主意多”,“人多了也许不会带来人们所希望的那么多好处。”“过程损失随着团队的增大而增加。”不能否认,人增加了,才干也多了;但必须看到同时出现的协调力的消耗、合作难度的增加、团队内部的满意度的减少和凝聚力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