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简政放权“做减法” 有力监管“做加法” 优化服务“做乘法”~~~
简政放权“做减法” 有力监管“做加法” 优化服务“做乘法”~~~
简政放权“做减法” 有力监管“做加法” 优化服务“做乘法”~~~
简政放权“做减法” 有力监管“做加法” 优化服务“做乘法”~~~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简政放权“做减法” 有力监管“做加法” 优化服务“做乘法”
优化营商环境 跑出“上海速度”
方翔
  推出“扩大开放100条”措施以来,上海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的契机,抓紧完善和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不仅为广大的参展企业服务,并在先行先试的同时,寻找复制和推广的空间,惠及更多的企业。

  “进博板块”系统对接

  “我们目前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增设了进博会功能板块,为广大的参展企业服务。”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亿通国际”)总经理助理刘红说,“自2014年依托上海电子口岸启动建设以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进入了3.0版本深化。进博会功能板块将从整个过程,对于参展企业予以支持,包括展会备案、进境清单申报、入仓、储藏、核销清单申报等流程一目了然。”

  亿通国际是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具体实施单位。在亿通国际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的办公楼,一楼演示厅内有一面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可以实时监控上海口岸业务情况以及全球船舶坐标位置。“为了让参展商对贸易便利化的获得感更强,我们已与进口博览会四大物流商进行系统对接,物流商数据可直接对接到平台,并提交给监管部门。这个系统今后还可以用于其他展会。” 刘红说。

  在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中,明确要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进口促进新平台。而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全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进口促进新平台重要举措之一。

  “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率先在企业开办、项目开工、不动产登记、贸易通关等四个方面跑出了‘自贸区速度’。”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陆方舟表示,我们进一步推进通关全程无纸化,实施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无纸化,进口货物抵港到企业申请提箱时间压缩至0.5至1天,每年直接降低单证成本和寄送费用4亿以上。

  “验放分离”通关提速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党中央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决策,更是中国建设开放性世界经济的重大行动。政府部门如何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利用好博览会这个平台呢?长宁区区长顾洪辉表示,长宁区重点在贸易便利化试点、“一照多址”改革试点、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海内外人才服务、企业服务“两张清单”、“互联网+”政务服务、“三区一园一谷”建设、探索互联网审判新模式等八个方面,打出改革特色牌,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据顾洪辉介绍,2017年底,长宁区政府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合作协议,将纽仕兰新云(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兰维乐(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广派商业(上海)有限公司、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列为首批5家试点企业,按照“一企一事一授权”原则,率先实行“验放分离”,大力提升通关速度,像纽仕兰公司进口鲜奶上架时间从8天缩短到3天,进口量从试点之前的3000瓶/周到试点之后的8月份达到3万瓶/周,预计到年底将达到8万瓶/周。

  纽仕兰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据进博会招商部市场调研结果显示,进口鲜奶在中国消费升级刚需品类中排名第一,受益于检放模式的改革,因而对于进博会也更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长宁区商务委主任杨东升表示,对接进博会进口模式创新的一次提前预演,为进博会进境展品创新监管机制提供风险压力测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目前,长宁区正在研究制定 《关于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贸易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意见》。

  “单窗通办”方便企业

  “一网通办”是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在“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中,涉及“一网通办”的也有多条。

  走进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请你来找茬”“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专人服务、一帮到底”的演示文档在大屏幕上滚动播出。不用看部门招牌,到任何一个工作窗口,都能提交申请材料办成事情,这就是浦东在“一网通办”改革中推出的“单窗通办”服务。“目前,327项网上涉企事项已实现全覆盖,‘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的占 52.9%,‘窗口只跑一次’的占47.1%。”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表示,在打通后台数据的基础上,浦东正在研发新的人工智能产品,给行政审批提供“助手”,不仅提升了行政效率,还可以解决不同工作人员办事标准不同的问题,进一步改善企业的体验度。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只有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创造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才能有效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首席记者 方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优化营商环境 跑出“上海速度”
上海奋楫 高质量发展
这样的“好奇心”令人不齿
国家会展中心西大门108根电杆被拆除
新民晚报要闻A02优化营商环境 跑出“上海速度” 2018-08-06 2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