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逐利的本性是赤裸裸的,即使你披上了“好奇心”的羊皮,也掩盖不了皮下那点骚动的小心思。
因接有关部门通报并接网民举报,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上海非法开展新闻信息服务活动,上海市网信办就此予以立案,并于7月12日下午会同市工商局、市文化执法总队等部门到现场联合执法检查,发现“好奇心日报”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开设原创新闻栏目、组建所谓的“新闻采编团队”,提供时政新闻信息,还推送大量外媒时政报道。
8月3日,“好奇心日报”负责人被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约谈,责令其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整改,应用程序暂停内容更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个账号一律禁言,应用程序在应用商店下架。随后,“好奇心日报”发布消息称进行为期一月的整改。
“好奇心日报”的“好奇心”以违法违规为导向,破底线破“三观”,这样的“好奇心”令人不齿。本来在最初的平台设计中,号称“帮助你发现生活何以美好的商业新闻应用”,说白了,“商业”才是重点。针对网络信息管理,各国都有相应规定。我国早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好奇心日报”在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情况下,违规自采和转载新闻信息,扰乱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对网上舆论生态造成恶劣影响。这种把商业利益和新闻捆绑在一起胡作非为的行为,是赤裸裸为了利润不惜以身试法。
当下,有些新媒体平台利用概念画出来的利润“大饼”,让谋利的资本趋之若鹜。二者联姻,平台“野蛮生长”。但资本的逐利性是有规律的,“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但信息发布是有法可依、必须依法行事的,怎可任由资本践踏法律,胡说八道,祸乱社会。这样的“好奇心”,充满铜臭充满邪气,令人嗤之以鼻。
清朗的网络空间,不需要这样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