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通”实践一年多来,宝山453个居委、104个村全部上线,50万名居村民实名加入,覆盖40万户家庭,中青年占比达59%,4.8万名党员在网上亮身份、起作用、受监督,解决问题4.3万个。如今,各街道、镇涌现不少“新玩法”,宝山“社区通”越玩越好。
年轻用户越来越多
社区通平台设立了宝山大调研、社区公告、党建园地、议事厅、物业之窗、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等栏目,农村社区还设有村务公开、乡愁乡音等栏目。
家住庙行共康雅苑的金莉萍每天到“社区通”上刷一刷已经成了习惯,及时了解小区里的新鲜事、新问题、新告示,也会发表意见和建议。之前她曾提议把老年活动室门外的荒地改为公共绿地,引来500多名居民参与讨论,还有人为公共绿地起名为“世外桃源”。看到平台上居民的期待,雅苑二居党支部马上行动,请小区达人为“世外桃源”设计了3套方案,并线上公布、投票确定方案。“在建造过程中,不断有老百姓来帮助一块施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我们有28栋楼,居民约定把这块地辟为28块地,组团种植蔬菜,送给困难家庭和独居老人。”雅苑二居党支部书记戴建国说。
更多可喜的变化在这个经适房、动迁房、廉租房混合的小区发生:物业费收缴率从75%跃升到95%;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社区通平台,成为“通心粉”。
“社区导师”分组带教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通”社会治理创新能力,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宝山区建立“社区导师”团队,培养新形势下的“治慧团队”,打造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
按照充分调研、一线发现、择优选聘、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12名“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富有奉献精神、表达能力良好”的居村书记脱颖而出,担任“社区导师”。
同时,宝山区还建立了120人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团”,由“社区导师”分组通过分层分类的培训、因材施教的带教,打造成一支“治慧团队”,通过定期交流、共同研讨,破解一批社区治理难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实践经验。
从一线来到直播间
前不久,“百姓连线-社区讲堂”正式开播。“百姓连线”是宝山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传统品牌节目,于2007年7月18日正式开播,每周邀请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及行业单位的领导走进直播间,与听众交流近期工作热点。
为进一步激发宝山基层运用“社区通”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宝山区社建办和宝山人民广播电台FM96.2推陈出新,联合打造线上节目“百姓连线-社区讲堂”。节目将邀请常年奋战在一线的社区干部来到直播间,与听众一起分享“社区通”是怎样直通民心,为群众解决难题的;来聊一聊发生在宝山各个居村委里的那些好事儿、难事儿、新鲜事儿……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