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这样一则新闻:江苏无锡某小区居民楼,自发组织安装了电梯,但采用了一套分层刷卡系统,业主只能刷卡到自己所在的一层,无法去其他楼层。
看完之后颇有感触。不知道“分层刷卡”这样的“先进技术”,为何会用到居民楼里,印象中只有高档酒店才有,等于是理直气壮告诉所有人:我的领地,你别来!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你还认识你的邻居吗?能认识多少?
这话要是20年前问,大多数人会不屑一顾——怎么可能不认识?抬头不见低头见,大人没空,小孩都是放在邻居家照顾呢。
现在呢?在无锡这个小区,别说吃饭,恐怕想去敲个门都难。试想,防盗门那头必然是一双警觉的眼睛:你谁啊?
当然,业主都有自主决定的权利,分层刷卡也无可厚非。只不过,这种方式所呈现出的是一种“非己莫入”的态度,透露出对邻里交往的拒绝。这是一台只有安全感却没有人情味的电梯。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但不可否认,现代社会邻里之间的交往和感情确实退化了很多,抬头相见不相识的情景已是常态。所带来的,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沙漠化”。平日不相往来,碰到急难事才想起找邻居,又从何找起?
所幸,对于邻居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无足轻重。我住的小区有个微信群,碰到一些问题都会想到在群里问几句:哪里能拍证件照?水表怎么停了?煤气怎么没法用?还总有几位积极分子,会主动分享自己在装修与生活等方面的小窍门、小心得,十足的热心肠。而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也能在小区里找个伴。
每每这个时候,总会让人感觉到邻里的温暖。这些身边的“雷锋”,可比百度搜索好用多了。
其实,分层的不是电梯,是人心。如此科技,在居民区还是少些为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