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和朋友们曾哀叹书店会不会消亡,只是即使我们亦无法料想如今书店的繁荣。在这逆转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及时总结出一些有建设意义的原则,或许会错失更繁荣的新类型书店的未来。
作为一个书店设计者,我总结了书店设计的5个原则。
一.书店应该是各种各样的
“每一本书都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所以每个书店应该也创造出不同的世界,不应该相似。但我们却看到,在摆脱了单纯卖书时代千篇一律的书店之后,越来越多的新书店在格调上却越来越趋同,所谓设计书店呈现出相似的小清新,这些相似性其实会伤害书店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样,我们需要性质各异的书店。因此,每个设计师接到设计任务的时候,不应该参考已经存在的范本,而是需要仔细研究书店运营商、书店的场地和区域特性,去创造出性格鲜明的书店。
具有鲜明个性的书店不会伤害书店的竞争,反而能为需求各异的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那些模拟已知案例的书店其实会消亡得更快。
二.书店应该是对所有人开放的
书店的目标是要把更多人吸引到书店来,转化为自己的读者。若书店拒绝不读书的人,无疑等同于固步自封,也多少有点矫情。伟大的知识需要分享和普及,而不是画地为牢。所以书店应该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书店要塑造欢迎一切人的态度,要友善,而不应该拒人以千里之外。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三.书店应该是个体验型的微文化综合体
历史经验证明,单纯卖书的书店在网络购书和房租上涨的大趋势下是难以为继的。新类型书店只有创造不可替代的体验场景才能生存。
体验场景基于两点。首先是功能的复合,不仅仅是卖书,还要有相关的文创产品、音像制品、展览、咖啡、多功能会议空间以及餐饮、甚至服装、生活用品等等。简言之,书店先是个微文化综合体,具有丰富的功能。其次,在不同的功能空间,包括公共空间甚至不同分类的书籍区域,比如童书区,都需要着力打造符合本书店经营思路的基础上,不同的体验场景,从而创造视觉以及空间的丰富性。这样的体验型的微文化综合体才能更有效地吸引不同的人。
这样的书店才能真正地激活一个商场,一个街道甚至一个社区。这样的书店才能超越互联网。
四.书店应该是个思想社交的场所
成为了微文化综合体书店还是不够的,因为书店不能仅仅是销售的场所。它自我定位的第一步应该是个社交场所,是读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会友、工作、讨论和思考的一个场所。作为设计师,还要坚持为书店打造第二步,一个能创造思想交流的精神的社交场所,可以是作家书房,也可以是读书会,更可以是讲堂。这才是一个书店的灵魂之所在,也是一个伟大书店超越书店实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商业场所的价值。
五.书店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灯塔
设计上应该符合书店主人的价值观和审美的标志性风格,这个风格就如同灯塔,让书店在汪洋大海般的消费场景中鲜明而夺目。
这对设计师是挑战,但也是设计师必须面对的。创造取悦读者的空间是不够的,更需要引领读者去体悟更深层次的美。尽管大多数书店仅牵涉到室内设计,但设计师要通过室内设计让一家书店激活公共空间,包括城市空间。书店不仅仅是读者的灯塔更应该是城市生活的灯塔。这需要通过设计坚定地表达出来。
最后我同意这句话,你的人生取决于你留在什么样的书店里。参考这5个原则去设计,就不会在设计中执迷于自己微不足道的设计理念,而是以众生万物的需求去创造新书店。当上海书展一天超过5万人的时候,我们有信心去为越来越多不同层次的读者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书店,为他们打开更丰富多样的世界。
注:本文作者为上海思南书局、钟书阁(松江、苏州、西安)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