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大意!这或许是“情报暗道”
王权
间谍通过网络传递秘密
美国联邦调查局缴获的一张隐写活页
间谍依托网络发展的『密钥』极具隐秘性
  近段时间,美俄围绕网络间谍等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如何把搜集或窃取的情报送达指定地点或联络人,是间谍的终极使命之一,需要掌握形形色色的加密手段或秘密通联方式。

  从“藏头诗”走来

  情报人员在确定要传递有价值信息后,首先要做的是加密,否则一旦被安全部门截获,想赖都赖不掉。被外国策反的美国国防情报局分析员拜伦·蒙特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每次使用计算机后,没有清除硬盘并藏好密码本,联邦调查局干探一到,人赃俱获,探员拿着密码本按图索骥,一一破解了蒙特存在电脑里的备份电文,让这个家伙无法抵赖。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间谍的加密手段自古有之,最简单实用的就是“隐写术”,即把一段信息藏在其他文字或图形里蒙混过关。在中国,“藏头露尾诗”是最早的隐写术,像小说《水浒传》中暗喻河北豪杰卢俊义上梁山的一首诗写道:“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这就是一首隐藏“卢俊义反”四个字的“藏头诗”。英文中也有所谓的“藏头字”,比如2009年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就第1176号方案写给州众议院的否决信中,就被认为隐藏了一句标准的美国“国骂”。

  随着网络普及,更多情报传递都通过网络完成,因此电子加密成为主流。通常来说,如果没有解密软件和密钥,经过高级电子加密的情报信息即使丢失,其内容也不会被看到。

  “密写术”不神秘

  给情报加密的另一个方式是 “密写术”,即使用特殊手段把一份书面情报变成不显山不露水的普通纸张,悄悄送到接收者手里。

  最常见、也最为人知的“密写术”是用化学药剂将情报写在报纸、信件或其他普通文字材料的空白处,待其干燥后即变成肉眼不可见的透明状态。收件者收到后,用显影剂将文字还原出来。古代中国,通过“密写术”加密情报很常见,用的密写药剂也只是生活中常见的明矾水。1216年,蒙古大军围攻太原,金国守将派人携带明矾水写的密信抄秘密小道前往汴京求援。二战期间,被赞为“黑人超级女明星”的美国歌星约瑟芬·贝克被法国情报部门招募为间谍后,就用密写药水将纳粹德军的调动情报写在随身携带的乐谱上,辗转送到伦敦去。

  即使手头没有密写药水,老到的间谍也能就地取材,比如“压痕密写”,即纸张铺在玻璃板或厚一点的硬物上,用牙签、针尖等尖细硬物在上面写字(当然不能蘸墨水),或者更简单一些,直接用笔在纸上写字,然后把有字的纸撕掉,只把有字痕的留下。如果需要查看写的内容,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铅笔轻轻涂抹整个纸张,或将荧光粉、碳粉等铺撒上去,均匀晃动后抖落多余粉末,就能将字迹显露出来。

  不经网络的电邮

  对情报传递来说,网络通道最便捷,但也随时容易被拦截。比如从一个电子邮箱发往另一个电子邮箱的邮件、从即时通信软件的一个用户向另一个用户发送的信息,都有可能被监控或拦截。对此,间谍们也有自己的应对之法。有人频繁更换手机号码或网络身份,让监控部门无法跟踪;有人改用更高级的加密通信软件,让安全部门无从下手。某国反谍报部门还发现一种所谓“虚拟转手”的间谍手段——即收发双方共享同一个电子邮箱账号。使用时,发送方将情报存入邮箱,接收方再进入邮箱下载并删除邮箱中留存的档案。必要时,这种邮箱还可以是一次性的,此举避免了发送者在网络上留下向接收者传送邮件的记录和痕迹。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情报领域的加密与破译斗争将永不停歇地延续下去。王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我手握你手”:欧洲军团的信念之魂
军界瞭望
寻宝奇兵 回首金色岁月
俄特战分队总结叙利亚“战斗规则”
别大意!这或许是“情报暗道”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19别大意!这或许是“情报暗道” 2018-12-17 2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