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好的补品——腊八粥
林筱瑾
  林筱瑾

  年尾的朔风里,上班族的我回家总懒于做菜,常常混迹在外解决晚餐,空落落的餐桌着实冷清。小康的日子,连年夜饭席都唤不醒强烈食欲,但奇特的是,念及母亲每年为我烧制的腊八甜粥,却有冬日如临春天的感觉。

  何谓腊八?一曰“腊者,接也”,寓新旧交替之意;二曰“腊者同猎”,指猎获禽兽以祭祖祭神;三曰“腊者,逐疫迎春”,驱邪祛病之意。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因而又有礼佛之意,故腊八节是个祈福吉祥的节日。如同清明食青团、端午食粽,腊八节合家在一起食腊八粥,并且馈赠亲朋好友是千年不变的中华传承。

  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而讲究,可搀在白米中的有: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它也是合胃补脾、清肺益肾、明目利肝、益气安神药食同源之大众膳品,对于亚健康体质的人更是暖心暖胃的冬令之需。

  可怜天下父母心,看我们忙碌的生活疏于照料自己, 更遑论进补养生,冬至过后不等节日到来,母亲就会烧制好两大锅稠稠的腊八粥,再用小拉杆推车送到我和另一处老姨家。

  老姨告诉我,母亲做的腊八粥其实是我们祖籍福州拗九粥的做法。备上桂圆、红枣、芝麻、荸荠碎块,焯水去了皮的白花生仁,合着洗净的糯米加入红糖板、冰糖和熟油一勺,大火烧开慢火熬上大半个小时,便煮好一锅油而发亮的香粥,洋溢着枣和糯米特有的绵绵蜜意。早在母亲电话里预告出发的那一刻,我的胃就已经被天雷地火般勾住开始念想,当满满一锅上桌尚未掀盖,枣香便率先击中了我的嗅觉。盛出浓稠的甜粥也盛出厚厚的母爱,红枣花生的绵柔、荸荠的清脆、桂圆的滋润、芝麻像小精灵般地点着碎步在我的舌尖跳着一组冬令的华尔兹。

  母亲做的腊八粥不似传统的八宝粥,它呈黯淡色泽,其貌不扬却十分管饱,一大锅置于冰箱,以微波炉加热当补品慢慢吃,可以从冬至过后食至元旦,被戏称一锅吃两年,到真正腊八节来临,已所剩无几。不过不急,正月二十九闽人的拗九节又到来了。

  闽俗中,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 “后九”。在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生日都要吃寓意平安的膳食以求健康顺利。正月廿九日是“后九节”,古时“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桂圆、红枣、花生、芝麻之类煮“后九粥”,因用了黑芝麻和大量的红糖,粥的颜色黝黑,所以才俗称“拗九粥”,并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孝风盛行的福州,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暗感惭愧,从今年的新年起,我一定要学得母亲的秘笈,腊月就捎上一锅“女儿粥”回娘家,这冬令最上好的“补”品。

  十日谈

  冬藏养生须加餐

  责编:龚建星

  安徽老家的冬令标配:绿豆丸子,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2018年终盘点特别报道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郊野大地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新年前后:老了,还是没老?
秋收后的美食
岁暮花事
铁骑是怎样“炼”成的
流光外滩(油画)
最好的补品——腊八粥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最好的补品——腊八粥 2018-12-31 2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