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3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科院 上海光机所:打响光学科普品牌
郜阳
■ 全国科普日,上海光机所科普志愿者走进青海
  去年上海科技节期间,四名青海泉吉小学的藏族小朋友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所长李儒新院士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感受科学的魅力。其中一个小姑娘觉得院士都是资历深的前辈,便甜甜地叫了声“李爷爷”,让年轻的李院士和现场的科研人都开怀大笑。这是上海光机所全员参与科普的一个缩影。

  就在这个3月,上海光机所被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国家科研科普基地,自1996年被纳入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后,该所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在的上海光机所,正依托大科学装置,用多元化手段助力高端科研资源的科普化,也通过嘉定、浦东和南京等科普场馆,助推长三角科普领域一体化发展。

  近期,历时两年多完成的“追光逐梦”第二季系列科普微视频陆续上线,与第一季高大上的前沿科研成果的普及不同,第二季在科普模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采用主持人对话及现场小实验的形式,更多展示了接地气的生活中的光学小常识。自推出以来,不少都成为了“网红”科普作品。

  面对有科普热情的科研人和研究生,上海光机所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追光逐梦”系列微视频、“七彩之光”系列科学课程的创作中展现自我。所里还积极培养科普讲解员,多名科研人在各层面的科普讲解大赛中表现出色。

  在全国科普日之际,上海光机所科普志愿者带着光学互动小实验、“七彩之光”科技课堂走出科研院所,一路进驻全国科技周上海会场,再次奔赴青海泉吉。“志愿者们在有高原反应的情况下,在3天时间里承担了20节科学课程、1场科学晚会、1场科学知识大PK,还排演了3部科学话剧。”上海光机所科学传播主管李沙沙说,“我们从他们眼中看出了对科学的渴望。或许我们种下的科学种子,未来某一天能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也能见到上海光机所科研人的身影。科学家们指导高中生通过课题的方式完成定向研究,开题报告、中期小结、结题答辩一样都不少。“这是一个走近科学、规范学术、实现创想、发展兴趣的平台,也涌现了不少热爱光学又充满想法的高中生。”

  在上海光机所看来,科学家做科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家和最前沿的科技是零距离的,他们既能应对各种提问,又能在短时间里点燃受众的思想火花。上海光机所还细分科普对象,青年人承担活泼、互动性强的受众;资深科研工作者则面向有一定科学基础的受众。而在今年的上海科技节,上海光机所有望游园式开放,让公众一探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更多科研世界的奥秘。 

  见习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希腊
   第A24版:日本/新民海外
科研高手乐做科普 击破流言种下科创种子
中科院 上海光机所:打响光学科普品牌
彩虹鱼:科学家带大家向深海“进发”
90后 医学博士:紧握手术刀,不放笔杆子
“非典型科研人”左文文:做科普要有情怀
新民晚报新视界A05中科院 上海光机所:打响光学科普品牌 2019-03-31 2 2019年03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