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古称贝,腹足类软体动物,分五大纲,7万多种,通称海螺。它是大海馈赠的精灵,也是大自然恩赐的珍宝,斑斓的色彩、靓丽的外表,成为我寻觅收藏的目标。我曾到过普陀山、北戴河、鼓浪屿、东山岛和澳洲黄金海岸、大堡礁……漫步在海滩上总会留意脚下的小贝螺,若遇上提篮卖螺人,每每总会收下几枚合心意的宝贝。
1.万宝螺,鬘螺科,产地太平洋、印度洋和中国海南岛海域。螺壳厚重,螺塔低、壳口大。整体呈艳红色或褐红色。它不仅可作观赏,还可置于手中进行按摩保健。属大型螺类,数量稀少。传说收藏可以招财进宝。其摆放位置讲究,唇口应向大门寓意迎贵人财宝来。
2.唐冠螺,个体大,螺塔低,纵胀肋成直角排列。肩角有一列大结节,下面有隆起的螺肋。外唇齿和螺轴呈桔色。雄贝较小,结节呈角状。唐冠螺属于大型海螺。壳大而厚重,顶端较尖,呈灰白、金黄色,形状像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
3.凤尾螺,也称大法螺。螺塔高尖,体层有纵胀肋,螺肋光滑,宽大、低平,其间有螺沟及细肋。前水管沟宽大而短,沿螺轴壁有折褶。壳表为乳白色,有深褐色斑纹和新月形斑纹。壳口橙褐色,外唇齿间有沟槽。轴齿白色,齿间为深褐色,可作号角。
4.鹦鹉螺,属头足纲四鳃亚纲,壳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得名。壳大而厚,左右对称,沿一个平面作背腹旋转。壳表光滑,灰白色,后方间杂着许多橙红色的波纹状。它历经漫长演化,有“活化石”之称,与大熊猫一样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令人炫目的美丽让人赞叹。
5.巨鸟蛤,深水栖息的双壳贝类,异齿亚纲、帘蛤目、鸟蛤科。足部肌肉发达,时常用足从海底飞跃跳起运动,故名鸟蛤,俗称“鸟贝”,是鸟蛤中最大、最重的一种。壳厚又膨大,壳顶内卷,几乎接触在一起。无论从前端还是后端观察,相合的双壳呈心形,肋宽而膨大,被细窄的“V”形沟槽隔开,在生长后期,肋上有钝棘。壳表橙褐色转为紫色。
6.澳洲大香螺,腹足纲。螺层有强棱脊,体层下部有棱脊,缝合线深。螺轴光滑,脐孔呈深裂缝状,外唇薄,常有缺口。螺层上都有宽度不等弱螺肋,与细纵脊相交。螺塔圆柱状,壳表杏黄色,被褐色厚壳皮覆盖。
7.海扇蛤,分布在热带海域。呈扇形壳较大,近圆形,背缘直。前后具耳,多数种两耳不等。右壳有足丝孔。壳表有放射肋,肋上有鳞片或小棘。生长纹细密而规则。壳色多样。闭壳肌特别发达。足丝发达。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大部以足丝附着或在海底自由生活。
8.千手螺,壳大而重,螺塔低,体层膨大,肩部有棱角。壳口缘红褐色,内面为橙色,口盖近圆形,深褐色。螺轴粉红色。常作装饰用,象征纯洁爱情,又生有许多长棘,像神话中“千手观音”。
9.芋螺,贝壳厚实,多呈倒圆锥形或纺锤形,螺旋部低平,螺层高大。壳面平滑或具螺肋、螺沟突起。壳口狭长,前沟宽短。为典型的热带种类口吻发达。壳面色纹丰富多彩,具细浅的螺旋沟纹或各种斑点、花纹,斑斓多彩,颇受收藏者的青睐。
10.砗磲,双壳纲,为海洋中最大双壳贝类,号称“贝王”,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达300公斤。壳质厚重,壳缘如齿,两壳大小相当,内壳洁白光润,白皙如玉。砗磲螺表面灰色,上面有几条像被车轮碾压过的深沟。其寿长可达近百年。是贝中“大力王”,闭合力惊人,落入壳内的锚链能斩断,铁棍插进壳里,也会被拧弯。
时光流转,海螺积存几十件了,上述仅为我收藏的缩影。其中,前四种螺被列为四大名螺,属珍贵海螺,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收藏海螺令人赏心悦目、陶冶性情,还能从中获得诸多知识。多姿美丽的海螺,成为我对大海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图片自左向右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