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回应让人“心凉”
昨天下午,记者接到了一名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她表示,经过调阅监控,他们发现,当时章女士确实跑到车门附近,要求司机开门。不过对方辩称,由于当时章女士“挡道”,出于安全考虑,司机才没有开门。
对此,章女士表示无法接受,“公交公司自始至终避重就轻,没有一句宽慰的话,让人心里凉凉的。”
多数司机会“等一等”
在市民的互动留言中,737路、49路、830路被“实名点赞”最多。
昨天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常熟路淮海中路站。正值晚高峰,不少乘客在车站内有序等候。少顷,一辆830路公交车驶入车站,乘客们纷纷上车。记者看到,其中,一位老人一手牵着孩子,一手背着书包,走得较慢,司机不急不忙、耐心等候;另有一对老夫妻互相搀扶着上车,手里还推着一辆折叠推车。“别急,慢慢来。”司机的话引来老人连声道谢。
记者观察到,在此期间,还有两名乘客“匆匆跑来”,司机重新开门,等他们都上车后,再发动车辆、驶离站点。约5分钟后,一辆49路公交车驶入同一个站点,司机等所有乘客上车后,还在站台上稍候片刻,确认没有后续乘客,才发动车辆。
专人驻点规范上下客
记者来到长宁路中山公园公交车站,车队现场管理人员俞耀荣正在现场维持秩序,监督司机规范停靠上下客。没过多久,一辆737路公交车驶入站点,在一众乘客陆续上车后,有位赶车人一路狂奔而来,司机立刻打开了车门。
俞耀荣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司机看到有需要上车的乘客,只要车辆没驶离,都会等一等。
司乘之间多换位思考
在737路公交车终点站调度室内,记者找到了有着20年公交驾龄的司机顾立群。他坦言,不肯给乘客开门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大多数司机只要从车头、反光镜里看到乘客,都是会等的。如果遇到年纪大、行动不便的乘客,还要等他们站稳坐稳后,才发动车辆。
“早上,大家都赶时间,应该换位思考。”顾立群说,有些司机脾气急、心态不好,或者赶时间、甚至开“情绪车”,嫌反复开门上客麻烦,这样的做法,实不可取。
人性化写入服务细则
不少网友和市民表示,一些公交车司机的态度确实让人感觉“有点冷”,“就如章女士所说,已经多次拍门了,司机不开不应该。”也有网友留言称,自己就遇到过相同的事情,几乎一模一样。“报道里的‘剧情’,简直是‘神还原’了。”
网友们呼吁,公交行业应该将规范停车、人性化的上下客操作写入服务细则中去,让辛苦的赶车人们不再“很受伤”。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