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员志愿者助力小区垃圾分类
袁玮
“暖心之家”的志愿者指导居民扫积分卡二维码
  “今日情况:投放总人次267人,投放率86%,不准确0,准确率100%……”随着滴滴声,上航新村居民区许多居民的手机同时响起,这是一条普通的短信,它详实记录了长宁区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当日垃圾投放数据统计信息。这样的短信,每天晚上8点都会由该居民区“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的成员准时发送到“绿色账户志愿者”微信群,不论节假日还是风雨天,从不间断,从不延迟。

  “暖心之家”把人心聚起来了

  2017年10月18日,上航新村居民区在长宁区率先启动两网协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在招募志愿者时,当时78岁的党员冯大成主动报名,在他的带领下,“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成立,助力垃圾分类工作。

  “暖心之家”的志愿者每人每天轮值一小时,坚持“带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然后和大家一起干”,他们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担任垃圾分类指导、绿色账户积分操作员、统计员等。

  去年年底,上海下了一场大雪,天气非常寒冷,冯大成还是每天坚持早班7点上岗,晚班8点后才离岗。每当看到有乱扔的垃圾,冯大成就会打开散发出阵阵臭味的垃圾袋找线索,并及时上门给居民做工作。除夕那晚,当家家户户都围坐电视机旁看春晚时,负责数据统计的他依旧坚持提前到岗扫码统计,他说:“春晚错过了还可以看重播,但垃圾分类一刻都不能耽误。”

  冯大成的精神感动了小区居民,“暖心之家”把暖意带来了,也把人心聚起来了,一些居民从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到后来积极参与,有的居民还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夫妻档”“母女档”“老少档”都出现了……有的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坚持加入志愿者行列,有的还带动家人甚至一家四口加入进来,志愿者工作室成员从原来的28人“扩容”到现在的49人。

  度身定做扫码固定支架

  小区的垃圾箱房旁放置着一台绿色账户自助兑换机,居民可以扫积分卡二维码,用垃圾分类“挣”来的积分兑换生活日用品。70多岁的“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朱庆辰发现,对于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来说,要“扫”清楚小小的二维码不容易,要保持一定距离、对准二维码,且在周围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刷卡积分成功,有时滞留时间长了,居民情绪容易急躁,而如果到了寒冬时节,或雨天光线昏暗,二维码就很难被扫出来。心细手巧的朱庆辰萌生了一个想法:做个架子用来固定手机,这样,调整好手机和积分卡之间的距离,再在架子上安装一个照明灯,就会节约居民扫码时间,提高扫码效率。

  如今这个为志愿者“减负”的“神器”已发展到了3.0版本,支架为绿色账户卡和手机摄像头都预留了相应的位置,只要把手机直接放在支架上,轻轻点击手机上的扫码键,就可以自动对焦,程家桥街道的居民区如今都在使用这款“卡槽机”,反馈非常好。

  上航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雪菊说,有了“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的参与付出,小区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垃圾分类支持率从试点初期的30%上升到了100%,投放准确率也从65%上升到了100%。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G20大阪峰会 新民直击 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人物/文体汇
   第A09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英国
   第A24版:加拿大/新民海外
党员志愿者助力小区垃圾分类
首届中非博览会 签约208亿美元
两件“小提案”催生商业银行“大品牌”
人脸识别全天候监控“号贩子”
零距离接触“华为基因”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3党员志愿者助力小区垃圾分类 2019-06-30 2 2019年06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