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文峰教授和施建伟高级工程师科研团队研发的这项技术设计了两道“门”———利用“高压静电门”有效去除空气中的PM2.5和更微小的颗粒物,同时释放臭氧及其他活性物质;而这些物质提供了能量,使得甲醛等有害有机挥发物通过附有催化剂的蜂窝状“催化门”自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与市售空气净化器不同,样机还设计了一个连接室外的通风管,能够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畅通的同时净化空气。
以面积为30平方米试验舱,施建伟进行了一组测验。工作人员点燃4支香烟人为制造“雾霾”,使得室内测量PM2.5值达到为每立方米960微克,空气清新净化样机开机40分钟后,浓度降为32,不到两小时更降低到每立方米5微克。
这项技术解决了传统高压静电技术产生臭氧危害健康的问题,同时也不存在普通吸附法吸附饱和问题,能长期有效运行。上官文峰介绍,利用静电除尘等物理方法与催化等化学方法的耦合可能是未来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团队研发的样机采用非金属催化剂控制成本,耗电量相当于一盏15-25W的日光灯,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未来量产后每台产品价格约为3000元至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