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贵报《看住爸妈的养老钱》一文,领略了电信、金融、医药食品、收藏等领域的种种骗局,发人深省。让子女为父母养老钱筑一道防护墙确实是个好方法。然而还有大量的失独、孤老、留守老人的钱谁来看住呢?面对万花筒般变化的新骗术,要老百姓个个炼就孙悟空般的金睛火眼实在太难了。
笔者认为,防阻结合,打掉源头,才能彻底铲除诈骗这颗大毒瘤。保障市民财产不受侵犯,政府部门责无旁贷。要像当前补短板那样重视,有关部门积极调研,尽快拿出详细方案,监督实施。如组建以公安为主的反诈骗中心,总结以前各类经典案例的办案经验,坚决查处各种诈骗犯罪,处以重刑重罚。另一方面可以研究社区治安管理的创新模式,让派出所民警和街道、居委会共同负起重任,教育和引导居民提高警惕,防范各种骗术,发现有人行骗及时举报,有疑问向社区民警咨询。相关部门还应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看住自己的钱袋子。
——读者 李关成
对“牛皮癣”真的没办法?
晚报1月12日A10版刊登了一幅题为《地上也有“牛皮癣”》的新闻照片,报道了在四平路国权路的一个公交车站上,一张张商业促销的黑招贴就像“牛皮癣”一样蔓延,希望城管部门从源头上查起,彻底铲除“牛皮癣”的病根。
在我印象中,晚报不止一次报道过类似的情况,但仅仅从舆论上曝光谴责看来收效甚微,根本不解决问题。对于黑广告,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无论你在公共场所,还是在自家居民小区的楼道上随处可见。贴了涂、涂了贴,反反复复,始终无法根治,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顽疾。难道政府部门真的对“牛皮癣”束手无策吗?
笔者认为,对这个顽疾,仅仅靠城管一家想彻底解决是不可能的,关键还是要通过行政手段和立法途径来解决,一定要通过必要的行政处罚等手段让乱贴乱涂者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再多的人力物力也是白搭。
——读者 庄建忠
本报记者 房浩 整理
感谢读者给晚报提供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您可以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2555或投稿邮箱:lucq@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