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编选《长三角文学》丛书时,我所选用的一张留影,引起了不少文朋诗友的兴趣。
这张留影是去年8月在中国作协北戴河度假基地,由诗人严志明所拍摄的。
在基地度假的前几日,每每中、晚用膳时辰,总会见一老人拄着一拐杖,从幽静、秀雅的安一路上散步后,又悠然自得地兀自一人出入食堂。那老人面孔似乎很熟,但我一时又想不起来。后来问浙江诗人老董,才知此老是著名作家、原中国作协副主席邓友梅先生。我也终于想起十多年前曾在贵州茅台酒厂,参加由诗人李发模发起的笔会上与他匆匆见过面。印象中那时他很矫健。当然现在邓老依然还是周身上下充溢着春天的气息,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
一个下午,我去拜访了邓先生,并请他为《长三角文学》丛书题上几个字。在他题字的当儿,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彩色的雀儿,在房间里盘旋了一阵子,最后居然亲切地小憩在他头顶上,好似回归到自己雀巢一样,泰然自若。他也很习惯,似乎也很享受这一刻,依然与我们谈笑风生。那镜头很好玩,多亏了同去的严志明抓拍下这个动人的一瞬间。据说那雀儿是邓老从北京家中随身带来的,在此伴他疗养、休假。就此一镜头,足可看得出,他与这只雀儿感情很深,经他的驯化,不用关在笼里,已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了。
在他离开基地,返回北京后,我还常常会下意识地经过他住过的那间窗口,寻觅那只曾挂在窗前的鸟笼。然而景色依旧,却已人去楼空。
基地的老门卫告诉我,邓老几乎每年夏季都要到这里度假的。他对这块土地很有感情,当年就是他在任上时,四处奔波,争取下这块土地,才能建造起中国作协在北戴河这个度假胜地。从而让全国作家在大暑日子里到此享受清凉世界。
写了一辈子大文章,现在老人已几乎不动笔了,那天他为我们题字时很认真地告诉我。或许是得知我们的这套丛书是为青年作者搭建走向文学道路平台的,他才不假思索,写下了两行语重心长的鼓励的文字。
北戴河创作之家周遭的生态建设很好,绿化环境很美,早上常会听到鸟儿动听的啼叫,走在路上,时不时头顶会飞过拖着美丽长尾巴的喜鹊,但唯有邓老那只小雀儿常常驻在我的记忆中,一想起就会感到十分亲切、十分自然、十分幽默。从他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人与动物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