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是北方人的通食。所谓通食,是指在某一区域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某种食品。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面条也好,馍馍也罢,是为主食。但饺子不能算在其列。应当说,饺子是一种享受型的面食。北方人逢年过节一定要包饺子吃,以示庆贺,可以佐证。否则,天天饺子,到了不同寻常的日子,就显不出饺子的品位了。
南方馄饨北方饺。网络上,如果北人说南人不行,很快会被愤怒的口水淹没;如果只是说南人的饺子不行,恐怕被“翻毛腔”(用语言暴力反击)的概率要小得多。
这里说的“北方”,也实在太笼统了。事实上,让南方人服帖的饺子,只是在北方的某些地区,比如东北、山东、西北等。
在人们的印象中,地处华东的山东似乎不太“北方”。错了,以济南为例,其纬度比西安还要高,怎么不是“北方”呢?
其实,南方何尝没有出名的饺子?湾仔饺子的知名度就极高。相比较而言,北方饺子名气虽大,真要让你说出具体哪些地方、哪些品牌饺子好吃,一时半会倒想不起来。但有个例外,即长安饺子。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标榜长安而不提西安,我猜想是要强调此间饺子历史悠久而且品质优良。“关东新破项王归,赤帜悠扬日月旗。从此汉家无敌国,争教彭越受诛夷。”(唐·胡曾《咏长安》)看看,精神多么抖擞,场面多么气派,堪称不可一世!
北方饺子遍地都是,除了长安饺子,其他缀以地名的饺子实在难以枚举。这也说明长安饺子的声名卓著,不是毫无来由的。
有学者考证,馄饨的名称比饺子出现得早很多。饺子的称呼出现,在明清时期,在这之前,“饺子”被叫做“角子”“馄饨”“扁食”等等。据说,唐人韦巨源所作《烧尾宴食单》里提到的“二十四气馄饨”,其实就是二十四种不同形状、馅料的饺子。记载下来的内馅有:海参、鱿鱼、鲜贝、鹌鹑、鸡、鱼、猪、兔、牛、鹿、鹅、鸭、羊、豆腐、韭黄、香菇……形状有:长方、圆、菱、三角、鲜花……
现代人完全不必惊诧于古代的饺子名堂之多,因为在如今的西安,只要有足够兴趣足够胃口,大概有108种饺子可供你选用,一点问题也没有。对此,我颇有体会。
那天,西安的朋友把为我们接风的宴会,安排在德发长。
德发长(钟楼店)坐落于西安市中心核心地带,介于西安标志性建筑——钟楼、鼓楼之间,毗邻闻名遐迩的回民街,它是当今中国供应品种最多、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特色饺子宴和风味水饺、精品菜肴的专营店。
虽然大名鼎鼎,但德发长(钟楼店)显得非常低调,店招并不张扬,餐饮场所仅占整幢楼的一部。我记得上海延安路大世界附近,曾经有家“长安饺子楼”,那可要比德发长(钟楼店)恢宏得多了。
没错,德发长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张了,主打的就是饺子。请客人在此吃一餐饺子宴,是非常体面又讨巧的。
但是,事先,朋友并没有说明请我们吃饺子,也没提德发长。后来我猜测,他是怕我们南方人听到上饺子馆吃饺子,以为只是每人十几个饺子就完事的宴请。这样,在客人的心目中,显得主人太怠慢了……
几个冷菜上桌,酒过三巡,我还自以为是地想该上热菜的时候,两位迎宾小姐分别拉开左右一扇门,房门大开,其架势就像有个贵人驾到。很快,一位营业员大姐捧着一叠共十个、每个高十几厘米的笼屉进来了。当然,我们无法看到她的头、她的脸——咳,全被高高垒起的笼屉遮住了!这一叠笼屉,除了最上面的一个用竹篾制作,其余都是铝合金做的。好笑的是,每个笼屉两边提襻的直径足有成人的一指粗。那么沉?至于吗,难道笼屉里面藏着一锭锭的黄金?北方人的粗豪,于此可见一斑。
兴奋点来了!这是我们从未看过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