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延续辉煌
第二次是1955年6月肃清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中的事。1953年至1954年,彭柏山任市委宣传部长,丁任文艺处长。1955年初,丁因工作需要,调任宣传处长。1955年6月的一天,市委宣传部在原华东局大礼堂召开肃清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次全体干部群众大会上,丁遭到突然袭击。几位发言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丁上纲上线。丁举手要求发言申辩。不料,主持会议的领导对他大声训斥:“不准发言!散会!”试想,倘若老丁在会上辩白,其后果一定会“家破人亡”,陷入极其悲惨的结局。
第三次是“文革”中追查上海旧书店的“画报事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市委规定机关干部每周四到基层劳动。时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的丁景唐握有上海书店旧期刊内部发行的审批权。1965年,出版局办公室主任和几位干部到上海旧书店仓库劳动,清理不宜公开出售的旧期刊。出版局办公室一位女主任发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彩色画报上,有当时电影明星江青的照片,她就想将画报借出来看阅。景唐先生没有同意她借阅旧画报的要求。“文革”爆发后,上海旧书店发生“画报事件”。那位女主任被造反派残酷批斗,私刑入狱。株连上海旧书店的领导和办公室看过彩色画报的干部也被批斗。
作为著名出版家、编辑家和“左联”研究专家,景唐先生把一生的主要时光,都贡献给了我国的出版事业和优秀文化的传播工作。在主持上海的文艺出版工作时,他不仅自己撰写了许多有影响的研究文章,还倡导支持出版了《鲁迅研究资料编目》《“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艺术剧社史料》等多种著作。从1958年到1962年,他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社长李俊民、蒯斯曛和刘金、周天等同志合作,先后影印了四十余种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期刊。
“文革”后,丁景唐重新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出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和党委书记,他着手抓的最重要的一项浩瀚伟大的文化积累工作,就是先影印出版当年由赵家璧先生创意策划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全套珍贵文学研究和普及资料,紧接着进行《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的编辑出版工作。正是因为景唐先生的文化眼光和出版气度,还有他良好的人脉关系、出色的人格魅力,以及他所主持工作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这才有了共二十卷计一千四百万字的第二套“大系”。新编“大系”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历史文献价值,客观而全面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景唐先生定下的编选原则之一,就是“大系”所选作品,均要选自最初发表的报刊或最早的初版本,力求保持作品的原始面貌,钩沉原作,就是为了恢复原来面貌予以存真),以其凝聚着文学前辈与几代编辑的共同心愿,构成独特的编辑风格和个性,这于现代出版史是一个卓然贡献。而先生的编辑生涯,正是在这座丰碑上面,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脚印。在编辑此套“大系”的过程中,景唐先生亲自出马,上门或是写信,约请了周扬、巴金、吴组缃、聂绀弩、芦焚(师陀)、艾青、于伶、夏衍为理论、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诗歌、戏剧、电影各卷撰写序言。自1987年“大系1927—1937”出版起,此后的十三年,在景唐先生战略眼光、坚定勇气的鼓舞和激励下,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接任领导,于1997年出版了“大系1949—1976”,又于2009年出版了“大系1976—2000”各辑(此辑增加了“微型小说卷”),至2009年秋天,经过上海文艺出版社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皇皇百卷、汇聚上万篇优秀作品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在沪完成并全部出版,它囊括了二十世纪百年来中国文学的优秀成果,记录了中国文学从近代走向现代的脚步,也映射了一百年来多难兴邦的民族历史,成为划时代的文化积累工程。如果说,当年的赵家璧为“大系”的出版垫上了第一块闪亮的砖石,那么,丁景唐先生就是延续“大系”辉煌成果的首倡延续接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