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对人类的最大威胁,并非土地拥挤,而是水源短缺。
地球上的冰雪只占2.15%,分布在两极和高山之巅,其余均为液态,水的总量为138.6亿亿立方米,其中133.8亿亿立方米是海洋水,占水总量的96.5%;而陆地上的水在水体总量中只占1.35%,而且大部分是在地下,因此地面上的水不到总量的万分之一。大概是150万亿立方米。
地表水是靠雨雪来补充的,每年约有4.46亿立方米的水是靠水蒸气蒸发后凝聚成各种形式的降水(雨、雪、雹等)而返回地表。可惜的是这些雨雪只有五分之一是降于陆地,成为人类饮用之源。可见,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是可供饮用的淡水却非常稀少。
雨水的分配是很不均匀的,在各大陆中,欧洲人均水资源是最少。这里生活着全球人口的20%,但水资源却只有7%。水资源保证程度较低的还有中东,最低的是非洲和大洋洲。
现代社会里,没有水就没有工业,开采1吨石油,需10吨水,炼1吨钢,需20吨水,生产1吨纸,需要200吨水,造出1吨化纤,则需要几千吨水。农业生产更需要水,收获1吨干谷物,至少需要750吨水,灌溉1公顷小麦,需要5000吨水,而水稻用的水是它的好几倍。
在一个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中,每天至少要消耗60万至70万吨水,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消费量还要增加一倍。
就全世界而言,上个世纪,工业用水增长了35倍,由原先每年用水300亿吨,增长到每年10500亿吨,到了今天,仅工业废水排放量,估计每年可达5000亿至5500亿吨。为了防止污染,至少需要十倍的稀释水来处理。看来,用水的量将愈来愈大,而可用之水不但难以增加,而且大有下降之势。原因很简单:气候变暧、水分蒸发加大,沙漠在扩大。工业、农业、交通、建设、生活各方面用水量在加大,而可恢复水资源由于消耗性使用,不能再返回河流和地下含水层。这一事实告诫我们:节水迫在眉睫,千万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