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失利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雪却遇倒春寒,对于中国冰壶运动而言,此次世锦赛的惨淡失利暴露出的是人才匮乏的本质。
去年重回国家队的王冰玉无疑是中国女子冰壶队的焦点。昨天赛后,她看上去略显疲惫,因为每天都要在比赛中长时间喊口令,嗓子也有些嘶哑。王冰玉坦言,这两天连续打了四场比赛,体能和注意力都有所下降,所以关键球出现了一些失误。她同时强调,世锦赛这样的世界级大赛和主场作战的环境,是这支尚在磨合期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在奥运备战周期中累积经验的难得机会。
按照平昌冬奥会入围资格,2016年和2017年两次冰壶世锦赛成绩积分相加,前7名可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2016年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中国队并未参加;而今年作为东道主,中国队又发挥欠佳,错失了直通平昌冬奥会的机会。按照世界冰壶联合会的赛程安排,中国队将参加今年12月底的奥运会落选赛,这也是跻身平昌冬奥会的最后机会。
对此,中国女子冰壶队主教练谭伟东表示,中国队无论是技战术还是心理素质都十分欠缺。“跟强队比我们还差很多,还算不上一线队伍。这次比赛也让我们看清自己在国际上的位置。”他表示,中国队将全力以赴打好落选赛,“毕竟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冲进2018年平昌冬奥会。”
后继乏人
一个人或者一支队,几乎撑起一个项目的天,这是大多数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现状。冰壶也不例外。
遭淘汰后,谭伟东略显无奈地说:“中国冰壶队运动员范围不超过200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对手加拿大——在有150万冰壶玩家的加拿大,约有几千名队员保持专业训练,需要通过几十甚至上百场选拔赛才能跻身国家队。她们在世锦赛收获连胜不足为奇。
对于中国女子冰壶而言,王冰玉的名字代表着昔日的辉煌,也体现着今日的困境。2009年,中国女子冰壶队世锦赛夺冠,几乎一夜成名。8年后的今天,依然是王冰玉临危受命,再次成为队中主心骨。女子冰壶后继乏人的现状可见一斑。
在中国,冰壶运动发展尚处于“举国体制”范畴,真正离职业化还很远——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冰壶爱好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场馆。国内的冰壶场馆很少,北京只有一个,全国总共也才7家,全国注册运动员只有不到900人。
没场地,没人才,也因此,真正具备专业水平的冰壶队在全国范围内也寥寥无几。在没有能比肩的对手和场地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中国冰壶队每年国外训练比赛多达五六个月。这既是中国冰壶运动的现状,也是中国冰壶运动的悲哀。对于后备人才极度匮乏的中国冰壶来说,一味苛求成绩显然不现实,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如何推广普及这项运动,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