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活动中心
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本周三下午2时,虽然是工作日,但杨浦区仁德路100弄文化花园小区的睦邻活动中心依旧人气十足。十多位老人每人一台智能手机,正在学习用微信发朋友圈;隔壁房间里,一群孩子在“围观”一台运转中的3D打印机;晚上的瑜伽课报名预约也已排满……可就是这样一个深受居民欢迎的“样板式”睦邻活动中心,也曾遭遇居民反对的窘境。
2015年7月,文化花园小区打造睦邻活动点的计划启动。虽然居民们期盼已久,但第一次协调会却不欢而散——有人要偏重养老、有人要社区食堂、有人要争取活动场所,一番争论后,协调会不了了之。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吕晓均告诉记者,此时恰好启动社区党建“1+2”体制改革,解决这一难题便成了街道党工委加强党建引领,协调多元主体参与推动社区共治和自治的重要突破口。
在街道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联动指导下,各居民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作用,动员社区群众建立“百脑汇议事堂”。第一场会议就是再度讨论睦邻活动中心第一期建设方案。在党员“老娘舅”的协调引导下,居民代表逐步站在综合各方利益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不久便达成了共识。
2016年,文化家园睦邻活动中心第一期顺利建成,硬件使用率和人气都非常理想,加上专业社区服务团队“屋里厢”的出色运营,很快成为了吸引众多同行参观学习的“样板案例”。目前,文化家园睦邻活动中心二期建设正在开展。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正明说:“我们把共议共商睦邻活动中心建设的问题,提升到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公转和推动睦邻自治自转上来,要让居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荣耀感、幸福感。”
管理队伍下沉
大大增强社区管理实效
徐虹支线区块位于长宁、闵行、徐汇区交界的古羊路上,这条街曾以“日料一条街”而闻名。怎奈这条“吃货”喜爱的美食街“先天不足”,沿街店铺均为违法建筑,最终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大拆违中“灰飞烟灭”。
20天拆除古羊路(姚虹路至伊犁南路)10744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如何做到的?长宁区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严永强告诉记者,改革前,城管队、市容所、房管办这三支区管队伍,并不归街道直辖,遇到这样的综合治理项目,街道只能协调商议,各支队伍各自为战。而改革后,区管队伍下沉至街道,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行政党组统筹派单,大大增强了社区管理的实效。
严永强介绍说,除了管理队伍下沉,改革的成果还体现在社区治理工作上。原本社区企业的党组织并无交集,党建活动一直是“平行线”。现在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行政党组、社区党委发挥各自职能,推动居民区党建、驻区企业党建与“两新”组织党建的“三建合一”,推进区域化党建,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的合力。
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辖区内有上海市血液中心、万都中心等驻区单位与办公楼宇,在“三建融合”的推动下,爱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秀,同时兼任市血液中心党建联络员与万都中心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市血液中心的党建部门负责人同样在居民区党总支兼职。
这一“交叉任职”机制带来最直接的改变,就是三方关系“热络”多了。市血液中心派出技术人员为社区老人义务维修空调,组织甲等医院专家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服务;万都中心联合党支部的党员主动捐款成立基金,每年为社区孤寡老人送上节日关怀;社区志愿者们驻点血液中心为献血者服务……
党建,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将本无交集的人们连接在一起,温暖了人情,凝聚了民心。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