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风格上,我是皮衣党和风衣党,有些许凛冽感,万里萍踪,人生况味,似乎皆能融入一景一布中。软妹子服饰和卫衣、冲锋衣等中性服饰并不适合我。
风衣是挑人的,且不论硬件,仅从软件上,并非所有爱穿风衣的人都有不错的情商,但我的确很少见到情商偏低的人爱穿风衣。最近看到一组权威财经媒体发布的数据,表明消费成熟度不同的城市在女装偏好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一线城市女性对半身裙、衬衫、风衣较为青睐,对雪纺衫、蕾丝衫和牛仔裤最不感冒。
曾有一搭没一搭看过几集《甄嬛传》《芈月传》和《琅琊榜》,发现剧中不论男女官庶,斗篷式长披风的出场频率都不低。若是棕麻质地,就是蓑,即雨衣;禽鸟羽毛质地的是氅,功能近似今天的大衣;而丝织质地的,则是风衣的古代版了。它们不仅能挡风御寒,更能产生“今生不借此身渡,更待何生渡此身”的强烈命运感。
据说现代风衣起源于一战时的英国,著名面料商Burberry经反复试验,设计出堑壕战专用的防水薄大衣,面料采用他的专利产品华达呢,透气耐磨,防风挡雨,后被指定为英军的高级军服。直至今天,Burberry风衣始终保留着最初的风格和版型,成为经典。我有一黑一米两件,虽不很惊艳,却也有型得体,放到任何场合都不会突兀,且能烘托洒脱气质。有人说中统军统保密局最大的作用就是繁荣了谍战剧,其实也繁荣了经典款风衣在大众心中的普及。《潜伏》里,余则成让人见识了高雅得体、睿智潇洒的男人该有的审美,无论西装军装中山装衬衫马甲长衫甚至睡衣都能驾驭自如,做到人衣合一。而他撤退大陆前最后一夜的皮风衣配格子围巾造型更让人发现一个相貌并不出众的男人原来可以如此英挺倜傥。
风衣之所以具有强烈的都会感,因为它是一种永恒的高雅着装。敞开着是胸怀,包裹着是线条,我个人感觉它也体现了某种路数,可以中规中矩,也包藏着某种凌厉与蹁跹,是理性与感性起承转合的好道具,穿上它就有了某种人设感,仿佛住在了衣服里。很喜欢一张黑白照片,中年的奥黛丽赫本与她一生的蓝颜知己、著名设计师纪梵希在巴黎塞纳河边散步,赫本梳着优雅的发髻,穿着米色中长风衣,领子立着,手随意地插在兜里,完美的侧影,有一种活开了的女人独有的潇洒豁达感。纪梵希的脸微微侧向她,神情动作里有自然而然的呵护,身后是若隐若现的埃菲尔铁塔和一对情侣的背影。1米9的银发男神与1米7的高挑女神,虽已不再年轻,却是他们真正的好年华。我相信赫本这件风衣的品牌,一定是纪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