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竞争到各自目标生源,各培训机构除了让老学员带新学员、沿街送书、送宣传册、送小礼品等方式招揽生源外,还纷纷推出了电话营销“策略”,有的甚至在外地建呼叫中心,将电话营销发展成“电话骚扰”,以至38.6%的推销电话会向同一市民拨打5次以上。
为了招生,一些培训机构还会夸大宣传,数据显示,反映宣传资质与实际不符的成人培训机构达26.1%,学龄儿童培训机构则更高,达到了47.5%。
但在实际培训时,对决定培训质量的教师,培训合同里一般没有明确,有20%的人反映成人培训机构会中途变更,反映儿童培训机构中途变更教师的更多,达40.6%。但在对1968件投诉作分析时,就有55.9%的人反映退款受阻。
市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培训机构退款难是对消费者耐心的磨炼,也反映了培训机构“宽进严出”的现象:为了自身利益,商家不考虑消费者学习基础和家庭经济基础,通过各种各样的销售方式和手段,设法让消费者付款购买培训服务,如果消费者没有现金,就让消费者通过信用卡向银行借款预支,一旦消费者要求退款,就会以种种理由拖延。
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