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产者可能因培训更焦虑
非理性消费助长灰色产业
罗水元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熊易寒看来,教育培训服务是一个具备一定资金实力才能享受的服务,有这样实力的往往是社会的中产阶层或高产阶层。

  相对于高产阶层,中产阶层收入毕竟有限,对培训的期望值也会更高,更急于在孩子身上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使孩子的升学和未来的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这就为教育培训市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生源蓄水池。

  不过,教育培训业是一个充分竞争行业,作为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师资不但有限,还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育培训市场常常呈现鱼龙混杂的局面。但教育行业集中度低,即便是拔尖的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占用率也不可能像其他行业的巨头一样独占鳌头。

  在一些拔尖培训机构的饥饿营销策略下,很多孩子无法进入其中。另觅培训机构时,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教育质量评估周期较长(家长往往在交费后较长时间才能判断其效果),一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又把学员当做纯粹的客户,不注重教学管理和师资的维系,一旦高水平教师离职,就会出现培训质量难以保障,培训效果不如预期的现象。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现在培训所引发的纠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监管不力。根据有关法规规定,民办培训机构是营利性的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但其注册时又要经过教育部门同意,在工商与教育部门都监管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都不监管情形,导致有的培训机构在灰色地带经营时侵害消费者权益。

  2.有的机构在违规非法经营。违规非法经营又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没有合法的资质,其师资课程与服务都没有保障,很容易就会引发纠纷;第二个层面有合法资质,但却在经营中有虚假宣传、没按招生承诺提供相应服务、由于管理不善卷款而逃等。

  3.有些消费者缺乏消费理性。面向市场的培训机构通过竞争获得生存空间,不看培训机构是否有相应资质、相应师资条件和课程设置,凭着培训机构可能虚假宣传就参加培训的消费者,在自身权益受损时,也给了不法培训机构“动力”。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套路+话术+擦边球>“办法”?
管理有“办法” 市场有“套路”
报名时花好稻好 想退款种种被“磨”
签培训合同应明确任课老师
中产者可能因培训更焦虑 非理性消费助长灰色产业
上海市教委“六条禁令”
新民晚报新视界A07中产者可能因培训更焦虑
非理性消费助长灰色产业
2017-04-02 2 2017年04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