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诗云:“花飞竞渡日,草见踏春心。”踏春,便是在春天户外散步,感受春风暖阳,让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的心灵敞开在欣欣向荣的季节里;踏春,是用感知色影的眼睛摄取大自然每一年无私馈赠的礼物。
踏春,“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眺咏的是喧鸟杂英的热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吟的是细雨润枝的安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唱的是红豆传情的相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的是春风又绿的希望。
赏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欣赏江南岸美丽的春色,用一个“绿”字来描绘,春风拂煦,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表达诗人浩荡的情思,希望春风的光顾,带给他回归的消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傍晚漫步到野渡,春雨淋,水流急,用“潮”字来形容春归,春潮涌来,幽雅动听,小舟自横。“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白居易赏春吟春,也不免时时散步,迷花踏草。
吟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在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中听到鸟儿啼春鸣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于清明节前吟唱出小城飞花,皇苑斜柳的景象,抒发忧国爱家的情怀。“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更是用“最”和“绝”出色地写出早春的烟柳,似若隐若现,总有意无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绿的芳草映照在台阶上,春色自赏,藏在繁密的树叶中的黄鹂唱着春歌,音色自空,杜甫也用伤感的“自”和“空”吟唱春色无边无人赏,春情缠绵无处诉的情怀。
伤春,“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一别两年,春又江南,白居易吟咏杨柳,吟咏的是惜别和思念之情。“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代李华面对春山一路无人,写出的是寂寞凄凉的心境,山花烂漫,鸟语婉转被落空。“望极春愁,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是谁在夕阳的余晖下,将春天草色烟光的景致化作无言伤感的春愁,是柳永。“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又是谁这样的唱叹春天,引人遐思和迷离,是杜牧。“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在长安战乱时所见城中春景的感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想念,花溅泪,鸟惊心。李后主在异国囚屋,在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怒放的季节,回想起故国,触景生情,愁绪万千,美景催生悲情,千古绝唱,“小楼昨夜又东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果陶醉春天,渴望春归,定会有冲动要读一读那字里行间的热爱。那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那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春草——“草色遥看近却无”,那春水——“杨柳青青江水平”,那春山——“春山一路鸟空啼”,那春燕——“燕子不归春事晚”,那春柳——“杨柳千条尽向西”,那春天的色彩——“春色满园关不住”,那春天的声音——“小楼一夜听春雨”,那春天的爱情——“人面桃花分外红”。
又回河岸,又上山岗,问春何在?年年春来,总有新的消息,新的气象。山花开是自然,而河岸一种草本植物的蔓蔓更让人惊喜,春风披拂,柔枝千条,分外显眼,上面点缀着星星嫩绿的长形叶子,欲开的小白花,近看形似桃花,远望似千蝶飞舞,环抱着枝茎,一大片魔幻般烂漫着春天,它叫山桃草,带来春的希望。“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野地蔓草多且长,团团露珠落在叶上,有位佳人,眉清目秀,不期而遇。古人在《诗经》中所吟之美让后人也唱之不休。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李白的春诗又唤醒踏春的心,走在春天里,不仅吟多彩多姿的花木,还赞生生不息,栩栩欲活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