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圣诞节前夕,东岸下了一场大雪,宾州也不例外。
早晨起来,刚毕业的蓓蓓并没有觉得轻松,尽管再也不用熬夜去写论文,不用顶着瞌睡去听教授带着口音的绵绵无止境的化学分析课,不用一遍遍在实验室做气味难闻的实验。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片,她的内心却深感焦虑:学校给的OPT(实习工作准证)迟迟没有答复,问一百遍就是等待。履历书寄出去了近两百份,基本石沉大海。周围的同学有的回国了,有些陆续拿到了工作的机会。但是,她还杳无音讯。母亲跟她说,不然你再申请读研吧,这是继续留下来最简单的做法。蓓蓓否定了读研的提议,她说继续找工作。四年大学,每年六万美金的花费,不能再无休止地为留美而啃老了。母亲又对她说,要不然回来吧,回来机会也很多。但是,她还想继续尝试直到留美签证的最后一天。
从大一结束的第一个暑假开始,她通过面试,拿到了德国化工巨头H公司实习的机会。美国的公司实习的机会,不会给第一年的新生,他们给了她在中国分公司的机会。实习结束,蓓蓓拿到了上司给的好评。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她顺利地得到H公司康州总部实习的机会。一切都非常圆满,她梦想着毕业以后能进H公司工作,当一名化工工程师。在美国念过化学专业的人知道,理工科中凡是沾上“工程”这两个字专业的学生,含金量都很高,譬如计算机工程等等,都是实打实的专业,找工作和收入都非常受人追捧。前者在硅谷非常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因为化工业在美国规模日趋缩小,工作机会又是本国人优先,四处在裁员。三年级的夏天,蓓蓓回到中国,在U公司的中国分公司找到了研发部门的实习机会,结束的时候拿到了公司给的口头承诺,人事对她说,如果想来中国发展,他们给予她面试的优先权。但是,蓓蓓还是选择毕业后先在美国发展。她心心念念觉得H公司还是有希望,人事部门也经常跟她说,如果有职位出来,就会通知她申请。在等待的同时,她陆续地一份份地把履历发到全美各地。今年和往年不同,学校的招聘会现场显得冷冷清清,一扫以往热闹的场面。过了二月的时候,终于收到了H公司的消息,她一心想去的岗位被一个美国孩子得到了。H公司的门就这么关上了。自从特朗普当上了总统,留学生在美国工作的形势越发严峻。“优先美国人”不仅是口号,而且已经付诸行动了。每天醒来,或者临睡前,检查邮件是她例行的公事。大多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消息,找工作似乎就和这寒冷的天气一样,令人沮丧,一切都是停滞不前。
回去或者留下,这是在美国大学毕业后的全世界孩子都面临的问题。
寻找工作是个漫长的路程,在这期间,这些孩子要经历等待,被拒绝,肯定,被否定。那些原本简单而透明的玻璃般的心灵会被打磨得起了硬茧。但是,经历过这么一段,他们也渐渐成长起来了。生活就是一场尝试,你不去试,不去跌倒爬起来,你怎么会有机会。蓓蓓说,还有时间,她还是要做最后的努力。
我突然眼前出现一幅这样的画面:严冬积雪的停车场上,准备好的车位给人无礼地占用了。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意外。你种下的树,果实也许轮不到你摘。但是,这不意味着你从此歇手不干了。崎岖的山路走到顶峰才能看到无限的风光。于是,你得攀登,要往前走,蓓蓓,你也勇往直前吧。
为什么一定要留美国呢?多数的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挑战,一个通过而被肯定和接受的过程。年轻的时候多尝试各种可能有什么不可以,至少也没有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