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重残人员 7年如一日
“如果残障者很难看到外面的阳光,灯塔志愿者就把温暖送进去!”浦东新区重度残疾人寄养院寄养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重度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及肢体、智力类残疾等人员。2011年“灯塔”志愿者们了解到重残院的情况,便前往慰问,这一去就坚持了7年。
“加油!加油!”“旁边那队要超过你们了!”……慰问日那天,寄养院的大礼堂内,“赶小猪”“轮椅转球”等小游戏,令残障人员无比兴奋。互动小游戏、文艺汇演、理发修剪指甲……“灯塔”志愿者们变着花样让残障人士感受温暖。
关爱特困家庭 持续11年
家住惠南镇的杨可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随着务农的母亲生活,家里十分贫困。2006年春天,一群陌生的叔叔伯伯来到他家,一直愁眉苦脸的母亲露出了难得的笑容,那些叔叔关切地问起了他的学习,不断给他鼓励和信心。那时候年仅8岁的小杨可大概不会想 到,与这些叔叔伯伯的情谊会持续11年之久。这是洋山站二队的又一爱心举措,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灯塔志愿队成立以后,对杨可的帮助由单纯的物质帮助,上升到了学习、心理疏导。当得知其成功考上重点中学上海中学东校时,志愿者们特地接他到洋山深水港参观游玩。
2017年,杨可即将跨入大学的门槛,他多次表示要用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到更多像他一样的人。其实,杨可只是洋山边检站民警们资助的对象之一,近年来,该站各党支部参与资助的贫困学生多达20多位。
通讯员 杨海涛 向元恺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