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力量博弈延续
“1.5%的微弱优势再次说明埃尔多安的这一举动是有争议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土耳其从凯末尔至今,世俗和伊斯兰两种力量的博弈一直在延续。而公投结果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一政治体制斗争的延续。
李伟建指出,埃尔多安上台后的这几年中,他就在为向总统制转变布局,并为此采取大动作。而反对者则认为埃尔多安亲伊斯兰的倾向过于明显。但埃尔多安所在的正发党近年来致力于恢复伊斯兰传统,对土国内普通民众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之成为此次公投的支持者。而另一股支持力量也十分重要,即海外土耳其人。这些海外土耳其人大多分布在欧洲国家,他们普遍与所在国存在矛盾,希望土耳其能够有更强硬的领导人出现。正因为如此,此前土耳其高官不惜与欧洲国家闹翻也要亲自前去拉票,足以说明这些海外土耳其人的重要性。
重新投票不大可能
在野党认为公投存在“猫腻”,要求重新投票,但李伟建分析认为,在以微弱优势通过的情况下,埃尔多安更不可能同意重新投票。因为反对者还是大量存在,土耳其国内政治会有所波动。但李伟建指出,这还要看埃尔多安是否会有大动作,只要不过快推出富有争议的议题,就能稳住阵脚,反之甚至有可能引起动荡。
李伟建认为,从议会制向总统制的转变或许对土耳其更有利。他表示,中东国家早期都是强人政治,一旦强人政治被推翻就会陷入动乱,如今又回归强人政治,反而有利于统治。李伟建认为,这一地区历史形成的强人统治传统或许有它的道理。而西方国家由强政府向弱政府的转变在国民社会并不成熟的中东地区难以实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地区需要成熟的、非独裁的强人的存在。李伟建表示,总统制可能会令现阶段的土耳其伊斯兰分量更重一些,但不会改变其两种力量交锋的“惯性”。
改变手法面对欧盟
尽管修宪公投已经让土耳其与“入欧梦”渐行渐远,而欧盟也警告称,如果土耳其恢复死刑,加入欧盟谈判即宣告中止,但埃尔多安依旧在公投通过后表示将立即开启恢复死刑的议题。
对此李伟建认为,对于埃尔多安而言,确保国内政权的稳定是重要抓手。而修宪公投也标志土耳其将改变过去为了入欧,与欧洲打交道时“低三下四”的态度。“土耳其人对欧洲有抱怨,久敲欧洲大门而不入令他们失望了。”但李伟建表示,土耳其与欧洲毕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会与欧盟“永别”。他认为,土耳其或许会变化手法,先将自己做强,以强对强,以更有利的姿态与欧洲打交道。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