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邻国渗透
1961年,科亨出生于耶路撒冷新城卡达蒙区的一个犹太教家庭,其父勒奥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前是伊尔贡民兵组织领袖,该组织主要从事刺探英国在巴勒斯坦的驻军情报,以及从境外偷运军火。建国后,伊尔贡整体加入以色列国防军,参加了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勒奥退伍后成为米拉特银行高管。受父亲的影响,科亨从小就对冒险充满兴趣。
初中毕业后,科亨被送进由犹太教拉比德鲁克曼创办的奥尔·埃茨昂高中学习。学习期间,他爱上了马拉松运动,直到今天都没有中断跑步锻炼,或许因为这一运动习惯,他的身体至今都相当硬朗。
由于学习十分刻苦,科亨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尤其是精通多种语言,除了母语希伯来语,他还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和阿拉伯语。
因为这一特长,1983年,科亨被特招进摩萨德,起先他接受了办案警官的培训,成为一名普通的以色列边防警察。其实,这只是一个掩护身份,科亨实际作为摩萨德训练与组织事务处干员,负责招募和训练间谍,同时为以色列军事情报局(艾曼)、以色列国家安全局(辛贝特)培训特工。
20世纪90年代,科亨出任摩萨德规模最大部门情报搜集处的处长,为以军作战行动和海外秘密行动服务。俄罗斯《军事历史》曾披露,科亨亲自组织了摩萨德对某个阿拉伯邻国电信网络的渗透活动。摩萨德间谍利用各种关系接近该国主要移动网络运营公司的工程师,“以色列间谍千方百计地搜集网络节点的地理位置及所使用的设备,以便破解其中的加密程序,进而安插监控设备”。
为了达到目的,摩萨德甚至通过中间人,促使该国多家公司继续购买欧洲公司的程控设备,反倒拒绝价廉物美的亚洲公司设备,原因就是摩萨德对破解后者的程序没有把握。
“神秘之手”伸向伊朗?
2011年,科亨被任命为摩萨德副局长,积极支持时任局长塔米尔·帕尔多工作。当时,他们把工作重点对准了伊朗的核开发事业。
以色列记者丹·拉维夫和约西·梅尔曼在《反抗世界末日战争的间谍:以色列秘密战内幕》一书中透露,在帕尔多、科亨等人的策划下,摩萨德不仅通过代理人搜集伊朗核反应堆的情报,甚至直接动手刺杀了伊朗核计划的关键人物。该书介绍,摩萨德有三个代号“刺刀”的海外行动小组,一旦实施暗杀行动,小组往往派出四名经验老到的人,分别是跟踪人员、运输人员、助手和杀手。根据分工,跟踪人员负责侦察目标,运输人员将暗杀执行人员引向目标,助手一般是摩托车驾驶员,杀手负责向目标射击或将磁性炸弹放在受害人的车上。
2012年1月11日,伊朗核科学家罗尚(该国布什尔核电站的工程师)乘坐轿车前往德黑兰北部一所大学,一名刺客搭乘摩托车悄悄接近,趁罗尚和司机不注意,他将磁性炸弹贴到罗尚的座车上,不久发生了爆炸,罗尚因伤重不治身亡。伊朗情报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这起刺杀是伊朗籍摩萨德特工贾法尔·霍什扎班组织的,他化名“贾维丹”,从阿塞拜疆向伊朗境内派遣间谍,后来伊朗政府向阿塞拜疆发出引渡霍什扎班的请求,可是摩萨德却提前将他转移回以色列了。
尽管这些秘密行动从未得到以色列官方证实,但微妙的是,就在伊朗核科学家接二连三遇刺之际,科亨因为“工作出色”,获得了以色列安全奖章,这无疑让外界产生诸多联想。
行动“有赢有输”
正所谓“惺惺相惜”,科亨出色的秘密工作才干,得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赏识,后者也是从秘密战线起家的,高度重视情报工作。为了有效应对周边安全形势,2013年8月,内塔尼亚胡提前三个月免去亚米德罗尔的国家安全顾问职务,改让科亨接手。此后,科亨积极为内塔尼亚胡内阁提供国家安全和外交领域的重要情报和政策建议,特别是在叙利亚内战、伊朗核开发等问题上为以色列政府下定决心起到关键作用。
不过,科亨也有误判的时候,2014年7月,以色列决定发动“护刃行动”,出兵打击加沙哈马斯武装前夕,在风险评估环节,科亨提供的情报报告把哈马斯的战斗力形容为“三流”,尤其没有提及哈马斯挖掘的大量“战斗地道”的威胁,导致行动期间以军大部分阵亡士兵是死于地道战中,因此饱受以色列政府和民众批评。
尽管“有赢有输”,但内塔尼亚胡对科亨仍高度信任。2016年1月5日,他正式任命科亨为摩萨德局长。美国《时代》周刊介绍,摩萨德总部位于特拉维夫,现有编制约1200人,直接听命于总理办公室,下辖情报搜集处、政治行动与联络处、训练与组织事务处、研究处、技术处、马萨达行动队(下辖三个刺刀组,负责绑架和暗杀行动等)等,负责情报搜集、隐蔽行动(暗杀)等。在其任内,科亨除了继续强化摩萨德传统的人力情报(HUMINT,即间谍渗透)工作外,还积极发展技术情报手段,以便从海量信息中抽取及时准确的情报资料。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摩萨德堪称高科技电子领域的领头羊,它研发了一种被称为“PROMIS”的强大数据库,可以储存和读取海量的信息,许多外国情报机关都向摩萨德购买了这一服务。 彰仁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