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案件取得突破
证监会上周末通报,近日,针对炒作次新股和快进快出手法等恶性操纵市场行为,证监会部署了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二批案件。这是继3月24日证监会通报第一批专项行动案件以来,稽查部门集中部署的又一批案件。目前,相关调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部分重点案件已经取得重要突破。
今年以来,一些新上市股票连续上涨且短期涨幅较大,价量呈现明显异常,聚积了较大风险。市场监控发现,多组高度可疑的关联账户交替炒作、合力拉抬,已经涉嫌操纵市场。稽查部门坚决查处次新股交易中的各类违法不当行为,旨在引导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理性回归,维护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这16起案件的主要特点为:一是恶意利用“次新股”概念和股票盘面小、市盈率低的特点,通过多个账户集中快速拉抬股价,引诱市场跟风,引发个股价格暴涨暴跌。二是成批使用地域特征明显的账户,利用短期资金优势,通过盘中拉抬、封涨停、对倒等多种欺诈手法,在短时间内轮番炒作多只股票,“团伙化”特征明显。三是有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人员等利益关联方非法操纵信息披露内容和节奏,与市场机构内外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真假结合,联手操纵公司股价,意图通过高位套现进行非法牟利。
严打操纵绝不手软
新股上市遭遇爆炒已经是沪深股市的顽疾,今年至今的涨幅榜,排在前面的清一色是新股。当然,新股由于发行市盈率低,上市上涨并不奇怪,但是,的确也有部分新股上市后涨幅过大,目前的估值并不合理。比如,今年以来涨幅第一的是至纯科技(涨幅榜见表格),上周五21.32元的收盘价较1.73元的发行价,涨幅高达11倍,即使按公司业绩预告的上限计算,市盈率也高达90倍。白银有色虽然较最高价已经有较大回落,但较发行价上涨5倍多,市盈率超出200倍。
证监会正在查处的16起案件证明新股暴涨的确有操纵行为,今年以来证监会对于操纵市场坚决打击,上周末证监会公布了5宗违法违规案件,其中1宗就是操纵市场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周六在深圳证券交易所2017年会员大会上再次表示,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手软。而且,他从政治高度提到交易所加强监管的职能,指出:没有不讲政治的金融,也没有不重视金融的政治。交易所和证券经营机构都要提高政治站位。
证监会表示,操纵市场制造人为交易,误导和欺骗其他投资者,严重破坏市场定价功能,容易积聚市场风险,历来是稽查执法的重点。任何时期、任何领域、任何形式的操纵行为都不可能逃离监管执法视野,也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证监会同时表示,有效打击次新股炒作等市场操纵行为,离不开理性的市场环境。广大投资者切莫盲目跟风,切莫出借账户给他人使用,警惕成为操纵市场的受害者。
首席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