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国舆论认为,政府此举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遥相呼应。主要是为了获取民族主义倾向的选民支持而采取的一种政治姿态。
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19日宣布,取消面向短期外国劳工的“457签证计划”,确保澳大利亚工人拥有获得工作岗位的优先权。
新西兰移民部长迈克尔·伍德豪斯19日宣布新的移民政策调整方案,提高移民申请门槛。
新西兰政府将在移民申请条件中增加两个年收入门槛,其一为新西兰居民现阶段年收入的中位数,即48859新西兰元(约合23.7万元人民币),适用于那些从事新西兰技术移民清单上相关职业的申请者;其二为年收入中位数的1.5倍,即73299新西兰元(约合35.5万元人民币),适用于从事非技术移民清单相关职业的申请者。
另外,新西兰计划对技能要求低、收入低的工作签证持有者设定三年最长停留期限,同时对其签证到期后再次申请低技能要求工作签证设定间隔时限要求。
同时,新西兰政府还拟通过移民打分系统对申请者配偶、子女进入新西兰作出新调整。
这些新政策意味着持有工作签证的申请人,在满足工作期限后,要想获得新西兰永久居留权,将变得更加困难。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今年9月新西兰将举行大选,执政的国家党意在大选年期间为“移民热”降温,争取更多选民。去年新西兰共迎来创纪录的7.1万名移民,招来不少批评的声音。
近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推出诸多限制技术工作措施,外界认为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抵制移民的涌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迎合部分右翼倾向的选民,这些选民认为移民造成房价飙升和工作机会减少。因此,反对移民的声音体现了国家民族主义情绪的升温,背后也是政治的博弈。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措施也将带来不少负面作用。比如持有工作签证的外国人,很多从事的都是本国工人不愿意从事的辛苦工作,例如屠宰场的动物内脏切割工作,例如矿山里的采掘工作,如果未来提升工人签证门槛,随之就会出现劳动力的短缺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产品价格飙升。
因此,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紧缩签证措施能否坚持到底,目前也还很难说。 李大勇 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