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上一杯清咖,翻开一本小说,躺在柔软的沙发里,继续那个久违的故事,仿佛瞬间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步入另一个世界中。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把屋子照得敞亮,心里,亦满是澄净。虽然忙碌占据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并成为了很多时候自我安慰的借口,但这份小小的奢侈,似乎更值得珍惜。
还记得小时候时常会跟着表哥去文庙的旧书集市上淘旧书,完了就去他家迫不及待地翻看淘来的小人书。每当那天来临前的晚上,都会兴奋地在床上辗转反侧,臆想着书中的人物传奇。父亲见我爱看书,有一回下班时就给我买回好几本连环画。最早看的一本就是《东周列国志》,书才看了一半,就赶紧拉着父亲得意地絮叨,齐国可是当时最厉害的国家,齐国的君主小白,如何从管仲的箭中逃生,成就一代君王。至今翻开那本书,还能看到里面用铅笔标注的拼音和稚嫩的笔迹,讲述齐桓公故事的那几页上,折痕仍然深深地刻在那里。
四大名著的故事,皆是从那时候开始熟悉,再加上当时不少商家将三国、水浒等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形象融入了玩具中,集香烟牌子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香烟牌子上每一个文臣武将背后的传记故事,都吸引自己去书中把它翻寻出来,每当和别人聊起来,总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很久。那一点小小的兴趣,也在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些许文化的种子。以至于水泊梁山的108将排名,至今都能倒背如流。多年后在上大学期间,有次在北京的秀水街看到许多儿时看过的小人书,真是唤起了太多的回忆。
上学以后,慢慢开始看各种不同类型的书。感受过《围城》中的矛盾、挣扎和无奈,体会过《梦里花落知多少》里的情窦初开、懵懵懂懂,感叹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那段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的话语。在一本又一本书中,总能看到那些你觉得可怜、可悲、可叹的人,或许在人生的某个时段,你和他们,有着相似的感受。
因为工作关系,现在书的确看得少了,但却唯独爱上了米兰昆德拉。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在别处》里,主人公雅罗密尔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彷徨、挣扎,在昆德拉的笔下得到了最好的展现。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出他发自内心的呼喊,现实如此残酷,理想遥不可及,要怎么办?妥协,还是反抗,这些,在他的脑海中,反反复复。我似乎感受到,昆德拉在睿智地思考,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虚无,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深沉厚重。
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可如果你总是活在幻想中,就无法感受到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美。生活中的大部分,不会波澜壮阔,相反,是车轮滚动般地循环往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在别处,也在此处。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动人,但生活还是要继续。
时光荏苒,唯愿以虚度之名,不负光阴之实。
十日谈
我读经典
重读《西游记》,感受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