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民营美术馆运营的建议
  编者按:微信公众号“选择Choice”发表《美术馆到底要“创造”什么“空间”?》,剖析了当下国内对民营美术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下建议——

  1.资金的来源不应该只依赖于母企业,自我造血机制:董事会、教育/活动、美术馆商店应该在美术馆建立的三年内夯实结构并初具规模。

  2.展览规划不应该过于主观与任性,这会损害董事会的建立与美术馆自身的公信力,毕竟美术馆是有很大的社会责任,无法回避。

  3.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房地产商形式的美术馆应该好好从地缘优势的社区居民建立起真正、踏实的关系,那是蓝海。所谓的“美术馆会员”应该从这里积累起来。

  4.不能一味追求艺术圈的认同,认为艺术圈说好就是好,但是,要用在艺术圈最有经验并还继续学习的人。以新美术馆为例,他们从管理到收藏制度都是另辟蹊径,却从来没失去过美术馆立馆的精神。立馆精神不应该是一个口号。

  5.馆长是拥有独立判断能力、能制定方向与拥有视野的人,某种程度上应该强调其领袖能力,而不是管理能力,但是,美术馆的利益应该优先其个人的利益。

  6.财政收支的精确与透明,除了要对董事会交代之外,还要为未来准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法令何时会改变,而美术馆彼此之间也存在并购的可能性,例如MoMA与MoMA PS1的关系。

  7.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艺术圈有一套自我运行的规则,也需要与时俱进,1970年代美国的美术馆们就在思考“企业化”与否的问题,意味着这是每一座要走的长远的美术馆需要去思考的议题。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美术馆也成为文化殖民的武器,配备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美术馆之后的开疆辟土。

  8.要拥抱大众与媚俗还是有区别的,迎合自拍时代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因为美术馆还需要担负起展览开幕之后教化民众的责任,看看从大都会博物馆到M+美术馆为不同展览所制作的“学习单”。一座只是让民众拍照、摆摆画册的美术馆,不是美术馆。

  9.美术馆的科技,不应该只是体现在展览有AR与VR,基础建设:WIFI、微信、网站、邮件群发系统、内部行政系统,藏品资料存储都应该向科技公司看齐,因为未来,每一个机构都该是互联网+。

  10.良好与统一的视觉设计,从场馆的指示图标到网站到海报设计都需要保持一贯性。

  11.以高新聘请的外籍馆长,不见得就可以帮助美术馆起死回生,美术馆的出资者需要思考清楚:美术馆是要拥抱大众,高学历精英感的馆长是否能放得下身段呢?还是只是想要笼络一群无知民众来崇拜自身自身团队的学霸背景?在这里,优先顺序又是什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影视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福彩专版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A28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前沿
   第A30版: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A32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一“后”解千愁
对民营美术馆运营的建议
周游世界和不出家门
无根的瓶花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A31对民营美术馆运营的建议 2017-04-29 2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