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坏女巫》(Wicked)是美国百老汇历史上最成功的原创音乐剧制作之一,几乎与《歌剧魅影》及《狮子王》齐名,自2003年首演以来不断刷新各项纪录,被《纽约时报》誉为“百老汇最卖座的剧目”。《魔法坏女巫》(Wicked)是《绿野仙踪》故事的前传。《绿野仙踪》是一出童话剧,而《魔法坏女巫》成为更富于思辨的一出青春剧。
西方坏女巫艾芙芭是奥兹国首脑、大巫师的私生女,她先天浑身铜绿,在魔法学校受到嘲笑。她的室友格琳达,却是校园里众人瞩目的焦点。艾芙芭聪慧又勤奋,在挽救被大巫师授意折磨的小狮子时,得到了与格琳达金童玉女绝配的费叶罗的倾慕。艾芙芭和格琳达虽然截然不同,然而单纯善良的她们成了好朋友。大巫师想利用艾芙芭的咒语来巩固对奥兹国的统治。艾芙芭拒绝帮助大巫师,受到全国通缉。艾芙芭即将被捕,卫队长费叶罗放走了艾芙芭。艾芙芭将魔法书交给格琳达,自己却被一桶水泼到后化掉了。格琳达让大巫师明白了艾芙芭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他离开奥兹国。奥兹国恢复了平静。艾芙芭和费叶罗变成的稻草人也一起离开了奥兹国。
显然,《魔法坏女巫》这个故事具有一点特别的味道。
在我们以往看过的一些儿童剧和青春剧里,创作者费力地编织一个好看的故事,这无可厚非,然而,并不是只要把故事讲圆了,让观众明白了一个道理,主题得以显现也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所有优秀的剧目在故事本身之外,必定还需要说点什么。
在《魔法坏女巫》中,爱情、友情的梗都很老套,感动观众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西方坏女巫艾芙芭对自我存在的一次次证明,在故事之外,这个副主题一直存在,那就是,一个人如何实现精神的独立,如何对周遭环境做出诚实的反应,以及如何保持真我。对自我的找寻是很多人希望获得的,然而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实现。艾芙芭是丑陋的,然而她真实,她宁可去接受丑陋的真实,也不去迎合美丽的谎言。这个剧通过艾芙芭历经的磨难,传达了这种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魔法坏女巫》正是通过饱满的人物形象塑造来征服观众,几乎每一个人物都让人觉得真实可感,通过演员的真腔真调来表达细微的内心情感。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这部音乐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格琳达的音乐设计与艾芙芭正好相反,她的唱腔舒缓娇媚,那些故意拖长的嗲声,跟艾芙芭的对唱形成截然相反的对立,制造出很多剧场笑料。对于格琳达这个人物并不是单纯的批判和嘲弄,她的形象很丰满。她性格游离,美丽而软弱,功利心驱使她趋利避害,常常说假话,然而她在重要的时刻仍然出手帮助艾芙芭。
在戏剧中,人物可以被送到台前,让他用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来向观众倾诉衷肠,然而,人物讲出的不一定是他的真实想法,只有通过整体的人物构成和戏剧冲突,才能窥见人物的真实内心。
就连动物教师羊教授也被赋予了一种真切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头脑中将他与误人子弟混日子的老师进行对位。羊教授上课的一段戏看似松散,却写得很真实,很幽默……
《魔法坏女巫》累积超过40亿美元票房的佳绩绝不是偶然。作为一部青春类型的音乐剧,它对于生命的态度是坦然而积极的,磨难成为使人成长的情感救赎,寻找自我成为人生最好的成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