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垃圾增量不仅是市区面临的难题,在农村也同样存在,而且,农村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个性问题,这就是农业种植产生的秸秆等农业垃圾。在未对秸秆进行回收处理之前,秸秆只能通过焚烧解决,这会污染空气,早已被禁止。不能烧,只能堆放在田里,有的村庄已经为此闲置了六七亩甚至更多土地。堆放秸秆不仅占用农田,腐烂后又会影响地下水质,威胁周围鱼苗、虾苗的生存。有一些地方尝试通过拖拉机打碎秸秆后还田,也因为不能彻底粉碎,影响了农业种植。因此,秸秆处置已经成为一个农村普遍存在的难题。
湿垃圾同样会带来许多烦恼。虽然邻镇就有上海市最大规模的垃圾处理场,但是,塘北村希望能从我做起,就地“消灭”湿垃圾,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让美丽乡村的含金量更足。
从去年9月开始,塘北村带头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今年,垃圾分类相继列入书院镇政府实事工程和塘北村重点惠民工作年度计划中,几天前,300平方米的湿垃圾处理站和秸秆粉碎机也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据支部书记刘芹弟介绍,5月1日起,塘北村将进行三个月的垃圾分类达标户全覆盖工作,通过挂牌表彰先进等方式,促进全村村民都能配合进行干湿垃圾分类回收。
统一回收后的湿垃圾将进入湿垃圾处理站,投入两台垃圾制肥机中。通过生物降解处理,湿垃圾将成为肥料,无偿提供给村民使用。这几天,首批制作完成的肥料已经在村里开始了水稻育苗试验,试验证明其育苗成功率后,可在全村推广。同时,秸秆也将在彻底粉碎后,铺于绿化带表面,抑制杂草生长,让它发挥有益作用。如今,塘北村正在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的“水文化”,有了干湿垃圾分类和秸秆粉碎这两大新举措,水清岸绿的田园风光也更加分了。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