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今年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国家设立“中国品牌日”,昭示的是坚定实施品牌战略的决心。
应看到,虽然中国已经有海尔、华为等能在国际上站得住脚的大企业,而且随着互联网在这几年的空前发展,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迅速成长为世界范围内的行业巨头,但拿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来说,相较于美日等国家,中国在品牌建设上还是有一些差距。公众对海淘、代购趋之若鹜,印证了中国优质品牌的稀缺。
一个真正强大的经济体,不能没有品牌集群的支撑。尤其是在以质取胜的时代,没有足够多的世界级品牌,一个国家的综合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世界认可。这一方面导致这个国家成为一些国际品牌的代工厂或者低端产业的承载地,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寻求国际合作上也难以得到信任。
从某种程度上说,品牌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所以,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提速升级,国家制订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战略格外突出品牌价值,提到“加强质量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可以说,品牌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中国制造2025”的前途。
虽然中国在品牌建设上跟美日等国家尚有差距,但中国并不缺品牌建设的土壤。“中华传统老字号”种类繁多,大白兔、瑞蚨祥、全聚德、稻香村等一系列老字号,在民间饮誉遐迩,有的甚至风行百年而不堕,这说明,我国建设民族品牌,其实有良好的根基,如果像发展老字号一样打造民族品牌,建成“品牌大国”,并不难——在资金投入足够的情况下,它所需要的不过就是一个工匠精神。
瑞士手表之所以领先世界,就在于制表商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乔布斯不仅要求苹果手机完美,也要求外观精致无比……正是这种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苹果手机才能风行世界。打造中国品牌,需要这种工匠精神。
当然,与工匠精神互为两翼的是久久为功。这方面,我们从最近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飞,可以略窥一二。从2007年立项,到2015年首架C919正式下线,再到2017年首飞,国产大飞机十年磨一剑,而今终于一飞冲天。可见,如果没有日拱一卒的坚持,国产大飞机的步伐就不会走得这么快。
从贴牌大国迈向品牌大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民族品牌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对象,但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创新,坚持工匠精神,不回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