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7年05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认得几个字
曹刚
  曹刚

  最近读了一本闲书《认得几个字》,台湾作家张大春陪年幼的儿女说文解字,语言轻松,由浅入深,充满家庭情趣。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不只是因为多认了几个字,还想到了另外几个字。

  近几年认识了许多95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朝气蓬勃,难得的是,还热爱文字。只是,在碎片化阅读的大浪里翻腾久了,可能有点晕,一些简单汉字,常忘了怎么用。同样的错,在我接触的学生记者身上,一犯再犯,让人着急。所以,现学现卖,也聊聊“认字”。

  “个”,使用频率较高:一个大学、一个翅膀、一个教堂、一个场地……“个”很受大学生喜爱,但那些更准确丰富的量词横遭冷落:一所大学、一对翅膀、一座教堂、一片场地。在另一些场合,该用“个”却不用。比如,一位小学生、一位犯罪嫌疑人。同为量词,“位”是尊称,搭配受人尊敬的楷模,不能随意代替“个”。

  “最”,也颇受欢迎,其实应慎用。写文章时,话别说太满,勿轻言“最佳”“最好”“最著名”“最先进”,也不要把“巨大”“绝对”“不可能”挂在笔尖。世间万物,一切皆有可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至于“巨大”,要看参照物是谁,多大算“巨”?

  “每”,常伴随逻辑错误——每个参与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每个人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都非常多元化;每天日复一日地感受工作的枯燥……或前后矛盾,或重复累赘。

  “的”“地”“得”,分清这三个字,是小学一年级的知识点。很遗憾,许多人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搞清楚。一篇普通的千字文里,能全对的学生,不到一半。

  最后说说“进行”——文章啰嗦的标志。例句如下:利用现行法律对网络直播进行规范;王部长对改革核心内涵和意义进行解答。“规范”和“解答”,好好的动词,被硬拉到“进行”后面,成了名词,文章的生动性锐减。除了“义勇军进行曲”和“英语中的进行时态”,其他语境下的“进行”,基本都可有可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楼市/专版
   第A26版:好吃周刊
   第A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A28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从贴牌大国迈向品牌大国
拆掉如何?
认得几个字
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
十岁当公安
猪猡的睡眠问题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认得几个字 2017-05-11 2 2017年05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