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36个月的一般标准,首批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进入置换期。然而,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境况颇为尴尬,一位电动车主花8万元买的新车,使用了三年后只卖了2万元。现在新能源车成了二手车,其命运便倏然改变,几同鸡肋。今年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在天天拍车平台上成交的新能源车总量只有100台,还不足其平台同期全国二手车交易总量的1%,新能源二手车怎么就卖不动?
新能源二手车行情不好,原因并不复杂。
一是市场本身的保有量就不高,目前刚达百万辆级。虽说现在已经进入新能源车的置换期,但并不是所有新能源车车主都会同时卖车,真正的置换高频期尚未到来。
二是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要素是电池,但是电池性能的测评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通过使用年限和续航里程进行简单评估,准确性上可能会有误差。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评估鉴定办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因为电池制造技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这种技术升级对二手车的估价会带来更大难度,因此二手车车商会有所顾忌,反而会制约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三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消费者会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和设计,未来换一款新能源汽车会像换一款手机一样,年轻消费者对于价格和保值率的敏感度不会太高。
其实,基于新能源汽车自身特点,厂家在生产之初就应该能够预见到其二手车可能遭遇市场困境的情况。比如电动汽车的电池,占到整车成本的差不多一半,本身属于易损耗品,寿命只有5到8年,经过多次充放电后,容量将逐渐衰减,续航里程也将相应减少。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寿命约为15年,将近新能源汽车寿命的2倍。这种情况就决定了新能源二手车的残值不会高。这种由自身技术特点决定的二手车低残值问题,业内早就应该有所预见,制定应对办法。然而遗憾的是,车企和有关部门并没有做好多少有效的预防工作。现在,既然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问题已经呈现出来,是该针对早期预防工作之失进行补课的时候了。
现阶段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供需关系还没建立,没有明显的利润点来支持专业公司运转。在市场空白期,汽车生产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出性能更好、更具使用价值和保值能力的新产品,一方面要筹划好置换、回购、回收工作,给二手车的处置留好出口。要解决目前的交易尴尬,恐怕还要从建立行业标准和提升产品性能入手。
保值率的通行公式和电池损耗的折价标准对二手车交易至关重要,各大车企已在着手制定各自的评估、回收标准。但更重要的还是政府方面应尽快出台有关新能源二手车鉴定、估价、交易等具有管理性和公信力的标准及相关市场法规。只有解决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培育新能源车市场。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