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阅读著名诗人、散文家赵丽宏的首部长篇小说《童年河》,是在黄昏时分。从前的这时候,夕阳西下,晚钟声起,一切都渐渐安静了下来;可现在,白日的喧嚣依旧不散,到处还是张狂的迹象。可是,因为《童年河》,所有的嚣噪都被挡住了,我的内心如此平静,随着小说慢慢回过头去,遥望已然流逝的童年时光。
这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每一颗水滴都刻印着童年的记忆。与其说,这记忆是属于小说主人公雪弟的,不如说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在作家娓娓的叙述中,我跟着七岁的雪弟从崇明岛来到上海,在苏州河边住了下来,在他与一个个不期而至的人相遇之时,我童年时代曾经见过的人、碰到的事也纷至沓来,我发现自己的记忆与雪弟的生活重叠在了一起,丝丝相扣。或许这就是小说阅读所重新启封的自己曾经的人生,但如果没有作家用最契合的文字所提供的氛围,那一切还是被自己有意无意地掩埋了。就像那条弹格路,上面留有多少让人追忆的童年的足迹,但却在长大以后的冗长繁杂的日子里被逐渐遗忘了;当弹格路本身都不复存在的时候,那遗忘的岂是一个人的童年,而是一整个时代,一整个历史。
我有自己的至爱的“亲婆”,有自己的亲密的小伙伴“牛轧糖”、“小蜜蜂”,但是,说真的,他们在我的心里已经走出很远,身影模糊,淡忘的同时,那些童真岁月里有过的向往、理想以及真挚、善良、纯净,也已痕迹浅薄。《童年河》唤醒了那些昏然睡去的日子,我想起自己和小伙伴们也曾像雪弟那样,在大铁桥上纵身跃入苏州河,从水中浮出头来时,看到天边从吴淞口外飞来的海鸥;我想起自己也曾在雨后的晚上,独自走在弹格路上,月光投射下来,让每一块鹅卵石都闪闪发亮;我想起自己就读的小学,虽然不在河边,但学校对面的小马路上,竟然有一条神秘的小船。当这一切再次从心底里涌起的时候,我发现那些生命中应该坚守的精神和品质凛然毕现。这就是小说的神奇魅力,让我们得以省察内心,找回失落却又美好的东西。
《童年河》以深挚、温婉的笔触荡开了一条童年的河流,这条河缓缓流淌,以这样的姿态呈现一种滋长、萌发的过程,犹如成长本身。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湍急,没有波折,相反,正是在慢慢涌动之中,那些涟漪,那些水花才会拍击人们的心扉。作家没有回避时代和历史给童年造成的缺失和伤痛:失去父母的陈大鸭子和陈小鸭子,没有户口,没有住地,只能流落街头;美丽聪明的女孩唐彩彩,原本有着安定的生活,可在浓雾弥漫的那天,一家人因为翻译家父亲出了“政治问题”而被遣送回乡……作家同样没有回避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始终像一只大鸟一般呵护着雪弟的亲婆,因不慎摔下狭窄而黑暗的石库门楼道而离开人世。事实上,亲婆的死,对于雪弟来说,意味着童年的终结——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我们常常会忘却自己长大的过程,这样的忘却导致了某种人生的断裂,赵丽宏以他的《童年河》帮助我们将断裂的人生接续了起来。当我在凌晨时分,走出缓缓流淌的童年河时,再度回首,感到童年其实十分漫长,因为所有的人即便习惯了喧嚣浮躁,也总有那么一刻,会在心里希望自己永远没有长大。童年河里的每一道水流,都会在远方汇合;而童年河的发端永远始于每一个当下,因此,今天的孩子正可以凭借此书开始自己的童年河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