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去甄嬛化”
《芈月传》赢得开门红,是因为此剧是《甄嬛传》原班人马打造,这给观众带来了期待效应。郑晓龙坦言,其实《芈月传》比《甄嬛传》更难拍,不是只表现后宫琐事,而是呈现家国大义。格局、场景、跨度、情怀都更大,《甄嬛传》耗资1个多亿,《芈月传》投入近3个亿……我们没有戏说历史,创作态度严谨,对后面戏越来越好很有把握。
郑晓龙说,不少观众总拿《芈月传》和《甄嬛传》比较,但他拍摄时要求与《甄嬛传》相同桥段一律去掉,服化道摄录美包括台词都要“去甄嬛化”。艺术贵在创新,重复没有意义。有观众反映前四集还是有宫斗影子,郑导回应道:“其实不一样。现在的人物故事是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展开,有楚国、秦国、燕国等七国政治,嫔妃们、公主们的争斗也都为其母国在争利,而不只是个人争宠。许多历史人物像商鞅、屈原、张仪、黄歇等先后出场。黄歇后被称为春申君,黄浦江源于黄歇浦,上海叫申城,就是为了纪念黄歇。
着力正面塑造
郑晓龙说,芈月和甄嬛大不一样。甄嬛身处残酷的后宫争斗最后被黑化,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而史书对芈月记载很少,且是个荡妇形象,说她工于心计,靠女色来骗取政治利益。但她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掌权41年,把秦国变得那么强大,没有她的努力,秦始皇统一中国难以想象。这个传奇女人肯定有她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才华。史书的评价令郑晓龙产生了用电视剧重讲芈月传奇的念头。电视剧由此塑造了一个正面的芈月形象,善良正直。芈月嫁到秦国后,因儿子打败众王子成为秦国新任君王而成为太后,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她推行商鞅变法,反对恢复旧制,平定季君之乱,坚持统一六国。《甄嬛传》的主题是批判,《芈月传》则努力想带给观众积极、励志。
郑晓龙说,孙俪的表演也有长足进步。
海外市场看好
郑晓龙说,有网友反映,说《芈月传》的服饰色彩过于艳丽。但是,这些颜色选择其实是根据近年来新出土的战国文物重新设计的,发现楚尚红、秦尚黑、燕尚白。由此,剧中楚人、秦人、燕人及其军队服装均以红、黑、白等色进行区分,这可让观众一目了然。有些观众不相信这些色彩分明的服饰并挑刺,但这是有历史根据的,并让历史学家进行过考证。
郑晓龙指出,《甄嬛传》是用2K拍的,这次用4K拍摄,完全可进入电影院播映,能给观众带来更过瘾的观剧过程。谈及《芈月传》的海外销售情况,郑晓龙透露,海外销售大大超过了《甄嬛传》,不仅甄嬛播过的地方都要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日本等至少有10多个国家,美国推出《纸牌屋》的Netflix也希望在全球播出。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