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会急救”如何让人放心施救?
姚丽萍
  “路人甲”突然倒地昏迷,会急救术的“路人乙”能不能大胆急救?《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鼓励紧急现场的社会急救。社会急救,作为急救医疗服务的补充,能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宝贵的紧急现场救护。如何保障现场急救有序进行,让施救者放心施救?条例草案提出——

  ■ 鼓励紧急现场救护 鼓励经过培训、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急危重患者按照急救操作规范实施现场救护;在配置有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器械的场所,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使用这些器械紧急救护。同时,现场救护行为受到法律保护,如果紧急现场救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经过合法程序认定,由政府予以补偿。

  ■ 明确配备急救器械的场所 轨道交通站点、机场、客运车站等交通枢纽,学校、体育场馆、展览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旅馆、商场、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建筑工地、大型工业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械,以及掌握急救器械使用知识、技能的工作人员,鼓励这些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

  ■ 特定人员培训 公共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员、学校体育教师、保安、导游以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人员,应当参加红十字会、院前急救机构等具备培训能力的组织开展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 普及急救技能 红十字会应当开展急救知识普及,组织市民参与社会急救培训,居委会、村委会配合做好社会急救的“全民教育”。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街拍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确认险情解除救护车才能离开
急救的速度 城市的温度
“社会急救”如何让人放心施救?
新民晚报焦点A05“社会急救”如何让人放心施救? 2015-12-04 2 2015年12月04日 星期五